三月十九日夜,天气雨,窗外是灰色的。
总会在某个地点某个时间很想念某些人,他们是你总会第一时间想与之分享的人,或喜或悲,或哭或笑,总能给你安心的力量。因为我是个情绪化特别严重的人,每当我发作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总是我蜷缩着窝在母亲的怀里,像小时候一样软绵绵的一团枕在她那肉肉的肚子上,那是一种天然而成的安全感,在心理学上这称之为退行,是指人们在遇到自己无法应对的处境时,深感无力只好退行到年幼时期,采取幼儿的方式以应对无助的状态。
我们时常会突然感到迷茫,每天好像忙忙碌碌,但却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及价值感,好像有很多选择却也无从选择。每当这个时候,我的脑子里总会有三个常用的方法:一是找部煽情的电影或是循环播放一首歌,自己呆在独立的空间嚎啕大哭,不用顾忌眼色也不用强忍着讨好,眼泪有治愈的功效。二是找亲近的朋友坐下来聊天或是打电话给父母倾述,她们虽未必能帮你理清,但往往能从意外的角度给你启发。三是旅行,旅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逃避,但在旅行时,你告诉自己暂时不要去想,就放空自己在陌生的街头游荡,走走停停或许在某一瞬间就如醍醐灌顶般清醒。
我们时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是为了你好”,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好像在说,我这是为了你好,所以我为你做的一切你都要接受,因为我是为了你好。我时常会因为这句话而困惑,这似乎是个完美的理由,让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还自以为我是尊重你的意愿。同样的,在感情里边,人们也会惯性的从自己的感情角度出发,自以为顾及对方情绪,实际全然不顾另一个人的想法意愿,自己做最后的判断下最后的通牒。这也是爱,只是太过自以为是,很多人无法接受但也没法反驳,因为你确实是为了我好,那么我只好选择沉默而别无他法。
后来,越长大越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是总有效果,所以人们开始运用沉默以应对不必要的争执和吵闹;越长大越明白孤独才是人的常态,所以人们才会热衷于人群,寻求内心的归属感;越长大越明白付出与得到从来都不会对等,所以人们变得虚伪,脸上看不出任何破绽,但心里已经垒砌高墙;越长大越明白所谓接受所有的不欢而散,不过是对人事物的无可奈何,所以人们并非不痛不痒而是早已千疮百孔,变得麻木封闭;后来我们都安然无恙的在各自的轨道生活,同时沉浸其中,学会了情感转移也戒掉了依赖成瘾。
曾经因为一个人而染上了香水的瘾,直到现在我的嗅觉都一直记得。朋友说过,我们可以共享衣服配饰,但我们无法共享香味,除非彼此亲密才会想要连对方的味道也一并占有。即使是同样的香水也会因为使用者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香味反应,心境的变化也会影响自身对香味的选择。一直觉得,香味清新淡雅就好,毋需妖艳的红玫瑰那般浓郁诱人,也不至于白开水那般索然无味,就好像喝水总喜欢在里边加些柠檬或是泡上一撮茶叶。
我的第一瓶香水是马祖龙的英国梨和小苍兰,刚开始香味比较清甜浓郁,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味若有似无又夹杂着一丝木质的底蕴,很多人说这款是适合秋冬的味道,可是我却觉得它应该是夏天。近来,睡觉总是不踏实,然后神奇的发现了马祖龙的英国橡木和红醋栗。厚重的木质香,有点像寺庙里的香火气略带一丝丝酸,又好像闻到了雪松的味道,让人感觉平静而舒缓。洗完澡后,沐浴露的香气和香水味混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整个人被这种香味环抱,像是给喧嚣的大脑注射了一剂镇定良方,闻起来暖暖的,让怕冷的我获得了整晚的和谐与安宁。
Jo Malone说过:“香调明亮的柑橘能点亮甜香调的香水,而木香调或琥珀香氛能让它更加性感撩人;栀子花香能令略带苦味的香水更柔和。极端的混合可能会有惊艳的结果,也可能是一场灾难——但这正是混搭的趣味之所在。”我也曾尝试过混搭,但结果好像更趋近于一场香与臭的混战,太过惨烈所以还是作罢,也许我还是更适合专注于一种香气而后体味它的极致,然后根据自己的心境变化去感受不同的香气,逐一尝试。
此时的南方还在下雨,你知道吗?这里的雨季不只一两天,白昼渐长夜渐短,阴冷潮湿,就连空气都像是加了冰。路上的行人纷纷裹紧大衣外套,撑着雨伞在寒风中疾步行走,而我也想快点回家,洗个热水澡驱散一身的寒意,然后沉溺在橡木的香气里,留下几笔文字感悟,而后以冥想的姿态与今天的自己拥抱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