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说你把扫地车搞坏了”
“我说不是我妈妈搞坏的”
“它自己坏的”
“用了几年了,自己坏了”
我听着4岁3个月的小鹅子给我描述他和舅舅关于我和扫地车的对话,有点欣慰鹅子对我的维护以及他的语言逻辑。
在此之前我很讨厌Bruce这样“推卸责任”的描述事情。他的玩具坏了,他说事玩具自己坏的。玩具从他手中掉落在地上,他说是玩具自己掉在地上了。
我认为他在推卸责任。
但是,玩具玩久了或质量不好就是会坏啊,谁玩都会坏,迟早的问题。玩具掉落在地上,也就是玩具掉落在地上了啊,原因可能是孩子力气太小或是其他能力问题,并非他特意调在地上的,故意为之。他为什么要承担这种“责任”!在自己身上反思找问题?
大家都在惊叹Bruce会开扫地车,会骑自行车,妈妈还惊叹他做事有看相,浇水浇的好,最近每天傍晚祖孙合作浇水不亦乐乎。于是,尤其是妈妈每天都在表扬Bruce。
为什么有的小孩很多地方都出彩,其实很简答,他们训练多了。小孩对自己的训练基于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他们乐此不疲的尝试很多东西。但是由于婴幼儿期,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差。一个凡是躬亲,有洁癖的养育者大多是无法容忍婴幼儿无止境的探索,犯错。
若小孩在婴幼儿期经过足够多的锻炼—-犯错,那么他们很多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在小朋友渐长,3岁多,4岁5岁时,他们的思维,语言,动作行为各方面的发育都相对比较好时,他们开始了理智的有条理的操作。会看简单图纸,开扫地车,会骑自行车,会浇水,会有思辨能力。这个时候他们的正常表现非常亮眼,随之而来,他们得到了很多认可(recognition),表扬,于是,他们获得了自信心。从自己能把一些东西玩好到获得他人认可、鼓励,他们越发的探索,掌握更多的技能,获得更多认可。越发自信。
反之,在缺乏犯错环境下长大的小孩,在他们4,5岁时表现拙劣,他们此时可能还会得到负反馈,于是他们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很多绰号,洋干,毛躁。我妈妈取的,原因是我经常打破碗。吃饭的时候打破。被妈妈编成了歌“打破碗时运转”。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妈妈只需要让我坐在饭桌旁吃饭就能解决。我小时候,大家吃饭时,都爱端着个装满饭的碗到处跑动起来吃。因为我的绰号,或是我总是犯这种不是我责任的错误而收到指责!这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我有意识起,我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旁观者,很少主动做任何事情,因为我毛躁,我洋干,我一做就错。
可能我把自己的性格缺陷归因于儿时的绰号太过于夸张,但人生不是由一颗颗珠子串连而成吗。
Bruce从没有吃饭时打破碗,因为他一直都是固定在饭桌旁吃饭。他一直到2岁多,3岁吃饭吃的桌子上,地上全是食物,从1岁的夏天到2岁的夏天自主喝水,衣服前面领口到胸口全是湿的,一天换数件还是湿的。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责难,获得绰号。甚至还获得表扬,没有打破过碗。
养育小孩,需要大人为小孩营造安全的环境,随他们去探索,满足其好奇心即可。有问题就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奚落,暴怒,取绰号。
人们总爱给人下定义,我不知道作为父母给他小孩下负面定义的目的何在,人都具有发展性,小孩尤甚。父母要做的是少一些苛责,多一分包容。
“真没用!”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听的一句话,还有更难听的寄生虫。我不知道这样负面的叫嚣于大人或许只有片刻发泄情绪的快感,于小孩却是打击至深。
现在妈妈总是说你娃比你小时候行一截,我觉得有一点proud of,有点miserable!
世人总是这样,他们只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