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是人生的大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篇文章的题目,改了又改,换了又换,最后,还是用了最初的题目。

    其实,题目是把肖培东老师的讲座题目化用了,这是不也可之以为“融”呢?

      肖培东老师所讲是关于语文老师,要学会融——融进学生、融进课本、融进课堂、融进教参……让学生在文本中走来走去,这是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肖老师在执教《一棵小桃树》时,从课文的批注入手,带领孩子们透过批注学习自读课文。整堂课,孩子们在课文中走来走去,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利用批注学习课文。一堂课,孩子们一遍一遍地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孩子们融进文本,体会真意。

      融,是提醒我们,在教学时,学会把语文课上出语文的味道。

    我想,读课文,是融。我喜欢课堂有朗朗读书声,没有读的声音,似乎不是语文课。

      我想,品词句,是融。课堂上,愈是孩子们有疑惑的地方,就应该愈是推敲,品出语言的味道。

      我想,相信孩子们,给她们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宰,是融。教师只是引领,不是主角。

      课堂如此,课下亦如此。主动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她们交流,这些应该都是融吧?

        融,无处不在,融乃人生的大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