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联合多个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各个学院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宣讲。在近两个月的宣讲中,志愿者们不辞辛苦,认真准备,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山科学子了解到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
悉心筹备,有备无患
应急救护知识的宣讲成员们以大一新生为主,抱着初来大学的好奇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热忱,新生们对宣讲活动热情高涨。他们利用周六周末本应休息的时间,参加黄岛区红十字会专业老师的应急救护培训。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头部肩部包扎等各种专业救护手法,虽然陌生而且复杂,却丝毫没有打击志愿者们的热情与信心,他们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如有不懂之处,便向老师提问。有些志愿者更是主动请老师检查自己的动作并指出不规范处,不断纠正,直到通过老师的最终考核。
在经过老师精确专业的培训之后,志愿者们并没有放松和懈怠。他们勤加练习,在每个周四、五晚自习下课后例行宣讲演练,以保证宣讲活动万无一失。来自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王正,是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的一名新成员,当被记者问到是否会感到宣讲辛苦时,他由衷的回答道:“因为刚来大学,还有很多方面需要适应,宣讲几乎耗费了自己在学习之外的所有精力,但想到自己在做的事可以对别人有所帮助,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并且会有一种充实感,这也是我加入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的初衷。”
创新模式,用心讲解
传统的宣讲模式在大一新生们看来略显乏味,他们利用自己古灵精怪的头脑,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摸索富有新意的宣讲模式。正式的宣讲从外国语学院开始,志愿者们一改传统的呆板、沉闷的灌输式讲解方法,而是采用生动幽默的情景剧的形式将同学们带入到场景中。通过“快来人,有人受伤了,我是救护员”,“这位阿姨,请您拨打以下急救电话告知医生情况”等语言还原现场情况,让同学们如临其境,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宣讲知识的印象。
在对测绘学院的宣讲结束后,一位学员向记者坦言:“我一直想多了解一些救护知识,特别是像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的做法。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可以近距离观察、学习、掌握这些实用的知识,是很大的收获。志愿者们辛苦了,为他们点赞。”
直面问题,有则改之
宣讲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出现了很多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在对某些学院的宣讲中,教室面积较大,坐在后面的同学反映看不清前面的讲解情况,宣讲效果大打折扣。志愿者们在了解这一问题后,积极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决定调整宣讲位置,在宣讲教室的两边走廊上各加入两组宣讲人。如此一来,后排的同学也可以看清宣讲人的动作,学习效率与热情大大增加。
同时,志愿者们也打破以往的宣讲惯例,加入了互动环节。志愿者们每次讲解完毕后,都会邀请在场的同学们上台,将刚才自己学到方法付诸实践,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有的同学跃跃欲试,但也有的同学较为害羞腼腆,又怕出错,内心想去试可又不太敢,举起的手又放下。“不要害怕出错,只有出错才能学会。”在志愿者们的鼓励下,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鼓起勇气上台实践。你问我答环节是在讲解结束后,志愿者们根据培训内容向同学们提问,回答正确后可以获得额外学分。细致入微的考虑,绘声绘色的讲解,恰如其分的激励,这一切都注定使这两个月宣讲不再枯燥乏味。
甘愿担当,无私奉献
有一种经历你未曾体验过,就无法了解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你未曾体验过,就无法了解其中的快乐。
有一种快乐你未曾体验过,就无法了解其中的纯粹。
在宣讲过程中,志愿者们有艰辛,有汗水,但他们永远把快乐开心的那一面无限放大,将辛苦与付出默默放在内心承受。虽然没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宏大,但这或许是志愿服务精神最为纯粹直接的体现。
为期两个月的宣讲,志愿者们秉持着 “救护知识在手,生命安全无忧”的急救理念,为山科学子普及了应急救护知识。有利于在突发情况中赢得挽救生命的 “黄金四分钟”,让我们以爱之名,共同守护生命之花。
(作者: 郭盈玥 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