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真的是被洗白的吗?

在某一天,李世民突然被同情心所感动,并与390名死囚达成了一项协议:暂时释放他们回家,明年再回来接受处决。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年秋天,所有的死囚都如约归来。李世民感到十分高兴,他挥了挥手,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唐太宗李世民注视着秋后处决名单,眉头深锁,贞观六年。

在这六年的治理下,天下已经安定,他自己也牢牢占据着皇位。在他的统治下,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应该是四海升平才对。然而,令他意外的是,今年竟然还有390名死囚存在。

面对如此众多的死囚,李世民决定亲自前往牢房一探究竟。当他走到关押死囚的地方时,他看到里面密密麻麻地关满了人。

这些人知道自己即将被处决,面容灰暗,眼神无神,低头气馁,脸上充满了绝望。

当他们得知皇帝要来,死囚们惊恐地跪倒在地。李世民看着这390名死囚,突然感到怜悯之情涌上心头,他询问死囚们在临死前是否还有任何愿望。

与李世民预料的不同,这些死囚的愿望与酒色财气无关。面临死亡,他们的愿望变得纯粹而简单。

有人想回家看望父母和孩子,有人想与妻子告别,有人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家。

这些犯下了死罪的人,大多数都是罪恶深重之徒,但他们临死前的愿望让李世民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

李世民下令,将所有这些死囚放回家中,让他们完成最后的心愿,直到来年的秋天再回京报到,准备面对死亡。

这道诏令很快传遍了整个国家,死囚和他们的家属都感到欣喜若狂,但官员们却愁眉不展。皇帝一时的怜悯,让所有的死囚得以离开,这岂不是放虎归山?

那些已经离开牢房的死囚,是否会按约定回到京城,这令人无法想象。恐怕到时官员们又得费力派人去逐个逮捕他们。

事实上,李世民下令之后,他内心也稍稍后悔了,但一旦开了口,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他只能押上一注,赌人性中的善良最终能战胜邪恶。

奇迹发生了,第二年的九月份,去年被释放的390名死囚,没有任何人督促或强迫下,陆续回到了京城,并向有关官员报到,自觉地返回牢房,平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本来对此毫无希望的官员们欣喜若狂,他们反复核对后发现,这390名死囚没有人逃亡或藏匿,一个都没有失踪。

死囚们心甘情愿地回到京城面对死亡,这件事在整个京城 ,甚至整个国家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人们纷纷议论纷纷,讨论这件神奇的事情。

事实上,尽管这看起来超出了情理,但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死囚们欢天喜地地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最后的一年美好时光。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重拾了对家庭的依恋和挚爱。他们理解了重要的东西,并选择面对即将到来的必然结局,他们以平静的心态回到了京城的牢房中。

在这个时候,他们也对皇帝深感他的仁义,心怀感激。

如果没有皇帝的同情,他们根本不可能再次与家人相聚,更别提与家人共度最后时光了。

现在他们如愿以偿,心满意足,没有任何遗憾。犯了法律,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否则法律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犯下了死罪,死囚们只能责怪自己当初的冲动和恶行,除此之外,别无怨言。

当李世民听到官员禀报去年的390名死囚全部被释放归来,并无一人逃脱时,他感到非常高兴。这次释囚事件证明了他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

这并非是他的同情心泛滥,而是因为人性中的善意本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即使是再邪恶的人,心中总有柔软之处。他用死囚们的弱点来感化他们,不仅满足了这些人在临死前的遗愿,还唤醒了他们内心逐渐熄灭的人性,这正是李世民最希望实现的效果。

既然李世民达到了他的目的,那么这些死囚就没有必要继续承受死亡的刑罚。他挥笔下达一道圣旨,命令赦免这390名死囚的死罪。

一经赦免,死囚们感激涕零,千载难逢的机会居然降临到他们头上,他们一定会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洗心革面改过自新。

释囚事件赢得了百姓的一致赞誉。李世民对于人性善恶的信奉,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心。确实,只有在致治安宁的时代,皇帝才敢做出这样的举动。

毕竟,触犯死罪的大部分是邪恶之人,要求邪恶之人信守承诺简直难如登天。只有伟大的君主才能对待邪恶之徒如此宽容和感化他们。

赢得民心者赢得天下,经过这一事件,李世民的声望更加高涨,他的帝位也更加稳固。

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繁荣兴旺。李世民的统治时期给予了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被后人称之为"贞观之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