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手之三阳经指的是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之三阳经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其次,各经所谓的“根、流、注、入”,则分别指的是手足三阳经的脉气,皆自其“井穴”而出,并流通而过其“经穴”,再注于其“合穴”或者“原穴”等,最后入于颈部及络脉的情况。具体情形如下:
一,“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即足太阳膀胱经的下端根部是在本经的井穴“至阴穴”;其脉气流于其原穴“京骨穴”;注于其经穴“昆仑穴”;最后上入于“天柱穴”,下入于“飞扬穴”。
二,“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特别说明,此处“入于天容、光明也”,其中的“天容穴”乃是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而“天冲穴”才是属于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因此二穴同在人体头颈部,故“天容”疑为“天冲”之误。这条意思是说,足少阳胆经的下端根部在本经的井穴“足窍阴穴”;其脉气流于原穴“丘墟穴”;再注于其经穴“阳辅穴”;最后向上入于“天容穴”,向下入于“光明穴”。
三,“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特别说明,这里所谓“注于下陵”中的“下陵”有两解,一说指胃经的合穴足三里穴;另一说指胃经的经穴解溪穴。此二者皆有其理,本文此处翻译取前者。本条意思是说,足阳明胃经的下端根部在本经的井穴“厉兑穴”;而其脉气流于原穴“冲阳穴”;再注于其合穴“足三里穴”;最后向上入于“人迎穴”,向下入于“丰隆穴”。
四,“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天窗、支正也。”本条说的是,手太阳小肠经的根部,在本经的井穴“少泽穴”;其脉气流于经穴“阳谷穴”;再注于合穴“小海穴”;最后向上入于“天窗穴”,向下入于“支正穴”。
五,所谓“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天牖、外关也。”即 手少阳三焦经的根部,在本经的井穴“关冲穴”;其脉气流于原穴“阳池穴”;再注于经穴“支沟穴”,最后向上入于“天牖穴”,向下入于“外关穴”。
六,“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历也。此所谓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本条说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根部,在本经的井穴“商阳穴”;其脉气流于原穴“合谷穴”;接着注于其经穴“阳溪穴”,最后向上入于“扶突穴”,向下入于“偏历穴”。
以上所述,就是所谓手足三阳经,左右共计十二条经脉的“根、流、注、入”的具体穴位。临床施针,凡是属于血气在经络中满盛的病证,都可以取用这些穴位予以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