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不太懂得拒绝,喜欢接受一切要求和机会。面对机会,我常常运用宽泛的盲从的标准,比如“这个机会不错,先拿着再说吧”“我认识的某个人也在做,那我也应该试试”等等。虽然,我每天在各种机会之间疲于奔命,却并没有在哪一方面取得特别的成就,反而成了机会的垃圾桶。
这些年,我越来越认识到聚焦的重要性,肯定当面对那些不错的机会时,我仍然无法拒绝。特别是当自己自己找上门来时,拒绝会让我特别痛苦。一份高薪的工作,却不是我内心想要的;来了一个私活,事情很枯燥但是很容易来钱;有个看起来不错的学习机会,但是要周末飞往外地;有件不是最喜欢的衣服,但是打5折,仅此一天;某大咖新开了一个训练营,听说很不错,只有不到10个名额了;某社群搞了一个一年共读200本书的计划,感觉好有意义。我该怎么办?
对错过好事儿的担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总是觉得只要努力去做,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得很好。机会就在那里等着我,我怎么能说不呢?但是,我已经深深的认识到自己不是超人,我的资源有限,如果我接受了一个差不多的机会,我就会冒未来不得不拒绝另一个我最想要的机会的风险。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没有差不多。如果答案不是一个明确的YES,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NO。”这个简单的技巧,可以让我们在选择时更加精要。任何事情,如果自己彻彻底底的确信要去做,那么就答应,如果不那么确信,就断然拒绝。这不但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不再纠结,而且可以让我们把精力专注在我们最想做的事情上,过上“更少,但更好”的精要主义生活。
我准备采用两种工具系统来制定既有选着性又明确的标准,帮助我们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并过滤掉那些不重要的。
一、90%法则。
在评估一个选项的时候,考虑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标准,然后在0~100分之间为这个机会打分。如果得分在90%以下,就断然淘汰它。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我们在决策时举棋不定,或者一时冲动接受了60、70分的选项。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某次考试的了60、70分,会是怎样的感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在面对重大决策去体会那样的感觉呢。
对选项的价值进行打分,能让我们更加自觉、逻辑、理性地作出选择,不会受情绪的支配。决策过程更加系统化,减少了精力损耗。
这样,我们就可以专注于前10%的机会,聚焦于最有意义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辨识度。
二、三条最低标准+三条极端标准。
当一个机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这种简单、系统的流程来执行精挑细选的标准。
第一步,把机会写下来;
第二步,写下三条“最低标准”,就是这个机会如果要被考察,至少要满足这3条标准;
第三步,写下3条理想的或“极端标准”,如果这个机会要被接受的话也必须满足这三条标准。
比如,我们要买一套房子,在安居客里面重庆的可买房源,我们一个星期也浏览不完。但是当我们加上限制条件,四房,江北区,价格XX区间这样的限制条件之后,就只剩下 几页了。当我们再从这里面寻找满足“品质开发商”“南北通透”“7米以上阳台”这些个人理想指标的时候,可能就没剩下两套了。也有可能一套都没有,这时候我们如果不急着买,就可以等更好的房源出现,如果特别着急,可以将三个极端标准中的一个稍微降一点。
总之,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机会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学会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避免陷入疲于奔命却一事无成的危险。面对机会,如果答案不是一个明确的YES,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