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法介绍图书】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要推荐的书。
【F特征】今天要跟大家推荐的这本《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作者布鲁斯.罗宾森是西澳大学医学系教授,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一位名副其实的忙碌爸爸。发起的“好爸爸养成计划”引起全澳大利亚的响应,并获得澳大利亚政府勋章(AM)。这本书就是一本好爸爸成长手册,告诉爸爸们如何做个好爸爸。
【A优势】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本专门写给爸爸,教爸爸如何育儿的书籍。受到樊登读书、得到、喜马拉雅以及小步在家早教等多平台的极力推荐。
这本书是作者通过对澳大利亚界人士—包括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国际著名导演梅尔·吉布森等进行了超过1000小时的深度访问,共同探讨之后完成的!
【B利益】你是否也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爸爸?你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你希望因为工作而忽略自己的孩子吗?希望孩子因此一直耿耿于怀,亲子关系紧张吗?和书中的多数爸爸一样,你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只不过是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二是不平衡的精力分配;三是家庭与工作互为“敌人”。本书讲述的方法,让工作以“朋友”的身份照顾孩子。
如果你已经是或者准备成为一个爸爸,那这本书你必须读!
接下来围绕这本书和大家聊聊爸爸这个职业的成长路径!
上图是本书的封底,分别是三个机构针对爸爸参与育儿这个问题的调查结论。可见“父爱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所以我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标签——爸爸参与促进者,也要学作者,帮助更多的爸爸成长为好爸爸!
爸爸参与的重要性
你想成为一个好爸爸吗?
真的想吗?
那你每天花多少时间陪伴孩子?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为了做一件事而放弃的其他都叫做成本,那做一个好爸爸需要舍弃些什么呢?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呢?有时间、精力、资金和工作业绩速度4方面成本。
你可能会说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就是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你需要挣更多的钱给孩子买奶粉、买玩具,而且努力工作会让自己晋升的更快,这一点都没错!我们先来通过两组数据认识一下爸爸的重要性。
中科院心理学博士罗静老师在小步在家早教中关于让父爱不再缺席的课程里有这样一组数据:
70%的少年犯,60%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长期服役犯人,90%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孩子,戒毒中心75%的青少年……都来自无父家庭!
罗博士所讲的无父家庭指的是因分居、离异和死亡等失去父亲的家庭。
就在本书中也有这样一组数据:
一项统计显示,如果澳洲所有的爸爸每天多陪孩子玩5分钟,那么政府就可以少花50亿澳元的预算,要知道这些钱都花在了青少年犯罪、药物使用、专项教育(提高学习兴趣和避免分心)等领域。
如果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不能让你触动,我们来个故事:
有个爸爸很晚才下班回家,结果看到他5岁的儿子正站在门口迎接他,这时他已经很疲惫了,也有些烦躁。
“爸爸,你能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吗?
”“你不需要知道这些,儿子。”
“爸爸,我非常想知道。”
“那好吧,一小时20元。”
“那…爸爸,你可以借我9元钱吗?”
听了儿子的话,爸爸有些不高兴了,不耐烦地告诉儿子自己很累了,让他不要再无理取闹,赶快去睡觉。
“不要和我说这些没用的事情,每天的工作已经让我很辛苦了。”生气的爸爸说。
儿子一脸委屈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的爸爸开始反思自己刚才对儿子的态度。
“这是给你的9元钱,爸爸刚才说的话有点过分了。”
儿子高兴地跳了起来,接着从被子下面掏出一把皱巴巴的零钱。
“为什么还向我借钱,你这不是有吗?”爸爸看着儿子,刚刚熄灭的怒火又被点燃了。
儿子哆哆嗦嗦地回答:“之前…还差9元钱。”
“我现在有20元了,能不能买你一个小时?我想让你陪陪我,爸爸。”
你有没有看过贾冰在春晚上演的一个小品(有条件就播放视频片段)——贾冰春晚小品,一百块钱整懵了!听完这些数据和故事,各位爸爸们是不是应该自我反思一下:
你每天陪伴孩子的实际时间有多少?
与那些所谓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形式(工作、财富、名誉、权利)相比较,孩子在你心里占据怎样的位置?
与休闲、社交活动相比较,孩子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哪些是你愿意为孩子舍弃的?
你是否告诉孩子你很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你非常愿意陪伴他们慢慢长大?
你应该最清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什么地方了!你是真的没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吗?
前两天我到医院看望一个老领导,清晰可见的皮肤下面的骨头,让他没有办法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各种疼痛让他晚上无法入眠,甚至连说话都要非常用力才能听清。他缓缓地告诉我:“人活着就好,不要生病就好,不论当过多大的官,拥有多少财富,这个时候,都不重要!”他哭诉自己已经病成这样,孩子们却不在身边陪伴。我说:“在孩子们需要你的时候,你忙于打拼工作事业,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现在,你需要他们的陪伴,可他们又到了需要为事业打拼的时候!”老领导重重的点点头,从旁边抽了张纸,轻轻地按在了眼角!
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你有更重要的事情,在你的价值观中,人生每个特定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你压根就不认为当下这个阶段,陪伴孩子是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们第一部分的内容就要先讲爸爸育儿的重要性。我们了总结一下,从小父爱缺失的孩子,更容易走上歧途,犯罪率更高!仅这一点,爸爸们就应该更加重视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中国家庭丧偶式育儿的原因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爸爸如果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小时,就被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
节目现场,傅首尔说她问了自己的孩子,是否支持取消爸爸称号,孩子说:“我不支持,因为我不敢。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没有爸爸了。”
各位爸爸,听到这里,不知道你心里有何感想!
相信所有爸爸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能多和孩子玩,但为什么做不到呢?这可能和我们的国情有关!
全国首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一组国内的相关数据:
在如今社会,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已成为当今一种普遍现象,并“愈演愈烈”。大数据显示,超过55%的家庭,是由妈妈担当陪伴孩子的主力,而爸爸陪孩子时间较多的家庭,比例仅占12.6%,甚至还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陪伴得多。
中国父亲的九种类型
中科院心理学博士罗静老师把中国父亲分成九种类型:
第一种是事业型。一门心思放在事业上,觉得事业成功了,表明自己就成功了。就在去年年初,自己一心扑在事业上,想让更多家庭通过小步在家早教实现高质量陪伴,每天早出晚归,自己虽然也购买了在家早教的课程,但却几乎没时间陪丢丢上课!后来反思自己推广小步的初心,自己家孩子都没有得到高质量的陪伴,又怎么去说服更多家长去陪伴孩子呢?
第二种是三分钟热度型。孩子刚出生,觉得孩子特别可爱。三分钟热度一过,就发现孩子太麻烦了,养孩子很费劲。
第三种是心不在焉型。心不在焉型的父亲,是很可怕的。尤其体现在很多的儿童安全事故中。昨晚和丢丢一起用小i做英语启蒙,虽然我坐在他身边,但手里的手机始终亮着屏幕,一直在参加群里的成语接龙游戏。丢丢终于忍不住了:“爸爸,不要看手机!”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又在“伪陪伴”了,赶紧关掉手机,陪孩子一起读,一起学。
第四种是顾问型。顾问型,就是顾得着就问,顾不着就不问。通常情况下,当顾问的时候,都是挑剔、挑刺儿的时候。顾不着的时候,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干自己的事儿。
第五是漠不关心型。平常有些父亲连自己都不能够去敏锐觉察需要的东西,这样的父亲是不可能去关心别人的,他可能连自己都不关心。也有可能是那种特别关心自己的人,而不能够去关心别人。
第六种是望子成龙型。赌上自己的一切,都要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人中龙凤,这种父亲很可怕,特别专制,经常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认为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辜负了我。
第七种是不知所措型。就是特别想卷入,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一旦卷入了以后,又老出错,出错了以后,就被妈妈批评,一被妈妈批评了,就又不知所措。久而久之,会选择退出育儿舞台。去年秋天,我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进行了一次两天的出游,第一天下午小丢丢的鼻子就被秋千磕破了。回来之后,妈妈、奶奶、姥姥……全家齐上阵,几乎快要把我吃掉了!而那之后,我就没有单独带孩子出游的机会了!
第八种是学院理论型。养个孩子看书本,什么事情都跟书上学,书上怎么说,就怎么做。但是,每个孩子都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的,书上给到的是一般的范式,需要灵活运用。这种特别刻板、不会变通、缺乏幽默感的父亲,之后培养出的孩子长大也属于这种类型。
最后一种是轮不到型。这种类型,也是因为中国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母系养育孩子,以及隔代教养的局面导致的。
你属于哪种类型呢?不论是哪种,希望你以后都能抽时间陪陪孩子!
好爸爸成长法则
这本书当中给爸爸们介绍了很多实用的陪伴孩子的方法,如:当回妈妈、提高你在家时间的质量、保证孩子需要你的时间、尽量要参加孩子们的重要时刻、与家人一起共进晚餐、经常为孩子举行庆祝仪式、创造一些小惊喜、全家要有度假时刻等等。
还有通过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推掉那些不必要的应酬和娱乐、错时上下班、时刻记得家中的孩子更需要你、早起做功课、不要刻意地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把孩子的重要活动放进你的日程表、邀请孩子参与你的工作等高效工作的方式,让你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所有这些方法可以总结为3个方面:
一要做到积极主动。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积极,怎么才是主动,我们先来看看其反面,何为消极?消极表现为无力、抱怨和推卸责任,那反过来,积极就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方法、加要求。回到爸爸育儿,一味地推卸责任,认为自己没时间、没精力,甚至自己作为一个大男人天生不会带孩子等借口都是消极的表现。而主动学习育儿技能(小步家长大学),并通过提升工作效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以及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做好人生的榜样,都是积极主动的表现。
二要做好时间管理。要刻意安排时间用来陪伴孩子,如书中讲到的,要把孩子的重要活动放进你的日程表,利用早起、接送孩子上下学、晚餐、睡前、周末等片段时间,并提高陪伴的效能和质量,还要参加孩子们的重要时刻,如家长会、生日会、演出等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今后的课程中给大家讲解如何用周计划表做好个人事项管理。
三要做到高效工作。一方面要学习必要的提升工作效能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无效的加班。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爸爸参与的重要性,知道了父爱孩子犯罪率更高;了解了中国父亲参与育儿较少的原因和9种类型;最后给大家介绍了书中好爸爸的3条成长法则,分别是积极主动、做好时间管理和提升工作效能。
通过这本书以及一些延伸的内容告诉每个爸爸——忙绿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最后,我想用《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中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分享:
父亲是一座山,山本来应是充满力量感的、温暖的、坚强的,而大量的山们却成为了外面的山,工作的山,留给孩子们的只是山的背影,转身过来吧,把你阳光的一面给你的孩子,温暖他们,只有你,才能照亮他们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