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成公九年,郑成公去晋国。晋国以郑国投靠楚国为借口,把郑成公在铜鞮抓起来。
国君被抓走了,郑国人也很着急。但是越是如此,对外行事越是淡定。
同一年,楚国趁着莒国不修渠丘这座城池的围墙,攻下了莒国。郑人看楚国那么气势汹汹,也出兵打了许国。
这也是郑国的公孙申出的计谋。他建议郑国攻打许国,假装不在乎郑成公被抓的事,营造出准备另立新君的氛围,也不派使者去晋国求饶。
计策很灵,成公十年,郑国的公子班听说了公孙申(也叫叔申)的计谋,三月,公子班立了公子繻当国君。四月,郑国人把繻杀死,立髡顽当国君。公子班(也叫子如)逃到许国。
晋国的栾书听到郑国的事情,就和晋景公说“郑人立君,我执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郑而归其君,以求成焉。”郑国人立了新君,还不如原来的郑成公听话,我们还抓着他干啥,都不能威胁人家了。在我们这里郑成公没用了,不如以送郑成公回归为理由,讨伐郑国。
晋景公当时正病着,建议被采纳。郑成公回了国。回国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鼓吹立新君的公孙申(叔申)和叔禽。
如果国君被抓了,这种看似荒诞的假设其实历史上还挺多史实的。明英宗朱祁镇也是这么个倒霉皇帝。因为宠信宦官王振,导致亲征攻打鞑靼时军事指挥出现重大失误,土木堡之战让明朝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力部队完全报废。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鞑靼想利用被抓到的皇帝,继续攻打北京。于谦等将领立明代宗朱祁钰(朱祁镇弟弟)当皇帝。朱祁镇被退休,当了太上皇。并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把鞑靼驱赶回老家。
鞑靼见朱祁镇没好处,留着还要浪费粮食喂他吃饭。一年后也把朱祁镇送回北京。此时他弟弟朱祁钰当皇帝正开心,非常不乐意哥哥回来。
于是朱祁钰把他哥朱祁镇软禁了七年,最后朱祁镇发动政变才重新夺回政权。于谦等人在朱祁镇复位后被清算。
如果国君的被俘虏,就是考验大臣愿不愿意为国为家牺牲自己,当那个“大逆不道”站在皇帝对立面,立新君的白脸讨厌鬼了。如果不幸万幸,前国君真没回来,或者回来彻底被架空郁郁而终,那跟着新皇帝还可以吃点肉。否则,只能为国光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