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究竟是个什么鬼

当羞耻来临时,同时会激起内心深处不愿被触及的脆弱。而当羞耻感无法散去,并伴随着祈求的声音,躲藏就成为不二之选。

躲在各种伪装的背后,或坚实,或柔软,只要有那么一层,就可以成为期待的庇护所,回归那份安宁,获取那份安定,哪怕只有片刻。

似乎否定存在的脆弱,就能得以保全,保全那个在不可承受之痛下的自我。

真实,在此时已经沦为自我得以安宁脱离灰色地带的路障,内心只有一个声音,要把那个“真实”赶走,这样才够安全。然而,当赶走了真实,随之也赶走了与世界的链接,赶走了靠近他人的可能。

但这,似乎并不重要。

包裹住真实才是当务之急,才是重点。

因为早已经预设,如果真实的“我”出现,就等于裸露出了无法承受的真相,赤裸裸如同没有了衣衫。这是对内心深处,不可触及之处的最大侵犯,那是痛的。

只有牢牢包裹,才能包裹住自己的悲伤,包裹住自己的苦楚,包裹住自己的孤独,包裹住连自己都始终无法解释的不安和那份空旷无望,只有这样才能搭建起一份悲怜,为自己疗伤,并不被别人看见。

但此时,隐藏更优于疗伤。

为了不被别人看见,可以牺牲掉自己,牺牲掉本该可以的洞察和看见。

朋友,同事,亲人这些存在于关系之中才能体验的角色,都仅仅被限定在评判的角色之中,成为评判的对象。你这样不行,你那样才对。

自己无法意识,很多时候对错评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切都需要用心去相连,用心链接,真诚的相连,即使与亲人,链接也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链接才能称之为关系。

有时我们却不知何为链接,莫名的孤独就是这么来的...

当一切从评判开始,一切又以评判结束,去展现真实的自己,就这么被定义为一种灾难。

然而,真实没有对错,没有好坏。

防御,隔离了与外界建立关系的机会,也慢慢让真实的感受靠边,让你再也找不回那种体验真实感觉的能力,感受内心苦或甜,喜或悲的能力,即使内心冲突不断,也不明从何而来,因失去了察觉能力。

无法驾驭情绪,只能被情绪驾驭。

因为“我一定不会被别人接受的”,在这个否定的预设之下,装,也就成为首选,成为虚假最美的包装。通过塑造出一个外在高人一等的优越性或话语权,去掩盖内在低人一等的羞耻感与恐惧。

然而,被认为不被别人接受的那个我,下面其实更是“不被自己接受的那个我”。

我懦弱,我不坚强,我有缺陷,我渺小,都会激起羞耻之心。尽管,我也很苦闷,我也很悲催,我也很无助和迷茫,但都视而不见。如同一只困兽,不能放过,不能饶恕这个不完美的我,因为拒绝已成为唯一的方向。

拒绝去看见,拒绝接受,拒绝把这一切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拒绝视为这些可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因为确信这些定不会被接受的,确信不会被别人接受,更害怕不被别人接受。

当自尊总是徘徊在被击垮的边缘时,羞耻的感觉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幽灵时刻缠绕着你,当被这种羞耻时刻缠绕,对自尊坍塌的恐惧,又会把自尊拉入更深的深渊。把自己重新包裹起来,恶性循环,但似乎只能这样。

然而,生命是动态的,你可以选择。

你可以选择压制内心真实的自我,也可以选择释放真实的自我。

你可以选择伪装,也可以去选择开放。

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也可以选择洞悉看见。

只要你愿意让生命再次流动起来,就会自然地去拨动封存已久的心弦。

因为这是你的世界,这些也都属于你。

以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