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工智能引领科技与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生产生活。在医疗、交通、教育、工业等领域,人工智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党中央重视其发展,完善顶层设计,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今年,人工智能亮点频出,机器人技术迭代、应用场景拓展,国产大模型走入大众生活。
不过,我国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短板,高端芯片算力、基础软件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要领先发展,必须突破基础理论、方法、工具,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基础软硬件系统,以人工智能推动科研范式变革。
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支持,促进成果转化,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同时,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
政策对人工智能发展至关重要。要运用知识产权、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完善人才机制,吸引、留住、用好人才。
人工智能带来机遇,也有风险,如数据泄露、算法偏见等。要把握发展趋势,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监测、预警、响应体系,明确数据使用边界,规范算法设计,分级管理应用。
人工智能可成为国际公共产品。我国应开展国际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提升技术能力,推动各方对接协调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掌握话语权。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加快“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科技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