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了外企的舒适,我选择了未知与挑战。
转眼之间,在外企已经工作了五年,似乎可以尝试做出改变了,而恰好,公司裁员的决定让我必须现在做出选择。
能顺利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做为第一份工作,我觉得十分幸运。这里有人性的管理,舒适的环境,弹性的工作安排,自由的带薪休假,更有顶尖的技术,国际的视野,还有各种出国的机会。而在上海这样一个拥堵的都市,公司还有班车每天准点往返接送,完全不用挤地铁、倒公交、堵高架……这无论如何都是个让人很难放弃的工作机会。
不过,人总是会懒惰,尤其在舒适的环境中,而懒惰就会退步,公司也是如此。长时间领先于行业发展,习惯于设立游戏规则,按照自己的步伐掌握市场,却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产业重心的转移感到力不从心……终于,为了摆脱困境突破瓶颈,公司决定在全球范围内裁员,并调整战略方向。而我所在的上海团队,本来和一个印度团队是平级合作,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这次生存竞争中落败,整个十人小组被砍,大家被迫面临找工作的局面。
职场头几年,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创业的远见,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摸爬滚打,无惧失败。几年下来,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年初的时候,与印度人合作的这份工作内容已逐渐变得无聊透顶,已经在考虑换个部门换个职位。但又顾及到年底家中即将新添一个生命,家人需要照顾,工作上的稳定或许能帮我减轻一点压力,因此我选择暂时退缩,没有去寻求改变。
不过事与愿违,裁员决定如此之快,不论是否自愿,改变已经近在眼前。
略微庆幸自己没有提早选择离开,因为裁员的补偿金很可观,假如年初换了一个部门,而这次没有被裁,补偿金自然是没有了。但毕竟工作年限不长,补偿金也没有多到可以为之放弃一切的地步。何去何从,十字路口。
公司内部有转岗机会,放弃补偿金,去其他部门,工作环境不变,而且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或者拿补偿金离开公司,去外面找机会,或许会比现在更好,但需要适应全新的环境,压力自然会更大,何况家庭即将开启有娃模式,压力会从各方涌来。
想起了一部动画短片《In the Fall》,大部分人25岁已经死了,可是要等到75岁才埋葬。年轻时候有各种梦想追求,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很多爱好特长,可工作之后却变得墨守成规,每天重复劳动,毫无长进,直至老去。不愿意改变,当然更无法适应改变。
想起了一位印度同事,声称十年linux经验,结果vi竟然不会用,基础的linux知识一窍不通。应验了另一篇鸡汤文:你有十年工作经验,可为什么还是个渣渣。总是在舒适区待着,不求改变,有再多经验也是白费。
有人讽刺鸡汤文为成功人士吃完了鸡肉,啃完了鸡骨头剩了点渣渣熬成汤,再给你喝。此话不假,成功的人毕竟在少数,他们的经验多数不具有普适意义,否则随便看两篇鸡汤文就成功了,谁来做失败者衬托成功的光环?但以此为借口拒绝改变和进步,那就是彻底的失败,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
最终,我选择暂时离开外企,去外面找机会,迎接新的挑战。而且,经过了若干面试,我也基本确定了下个去处,一家民营企业。
首先,离开公司可以拿一笔可观的补偿金。这是很难抗拒的现实。
另外,外企在中国设有诸多限制,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核心科技和业务放到中国来,在中国设分公司,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利用廉价劳动力,做点边边角角的杂事。虽说外企有国际视野,但你作为一个外国人,想爬上去谈何容易。与其如此,我更愿意看到中国民族企业的振兴。
而且,该民企离家近得多,虽然没有班车,但路上时间反而更短。
当然,科技行业的民企多是以工作繁忙玩命加班著称,但外企更像是个象牙塔,没有接触复杂的社会,都无从了解世界的真实模样。虽然有了几年工作经验,但现在依然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趁着还年轻,还有体力精力,何不去换个新环境,尝试探索未知世界?等到五六十岁力不从心,想要改变也不可能了。
离开舒适区,去不断探索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领域,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和进步。
最后,我在原外企还留有不少人脉,外面混的太累了还可以争取回去嘛,毕竟我还没有高尚到为了人类崇高事业奉献生命的境界,我可不愿头几年拿命换钱,后几年拿钱换命。尝试改变么,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别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