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
【唐】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作者】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以区别于盛唐时期“李杜”,即李白和杜甫。
【译文】
在天上的瑶池中,西王母的精美雕花窗户始终向东敞开着,《黄竹歌》声震动着大地,人们心中充满了悲哀。
周穆王有着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是什么原因使他答应了再来而没有来呢?
【创作背景】
本诗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赏析】
本诗借用了周穆王答应了西王母的邀约,却没有再来相会的故事,暗喻了封建阶级的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荒唐和愚蠢。全诗立意巧妙,笔锋犀利,令人警醒。
诗中的一、二句“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诗人通过想象中的西王母,期待着周穆王答应了自己的邀约,再次前来相会的故事,给读者描绘了眼前的情景:站在窗前的西王母,推开了装饰华美的窗户,眺望着东方,却始终没有看见周穆王的身影,耳边听见的是《黄竹歌》哀伤的声音,响彻云霄。
“瑶池阿母绮窗开”中的“绮窗”一词,说明了西王母所在仙境的华丽富贵,而“黄竹歌声动地哀”中,用“动地哀”一词,则是表现了周穆王所在人间的凄惨。这两句诗,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而这样的对比,诗人赋与了它更深刻的含义:既然周穆王已经去世,只剩下了《黄竹歌》留在了人间。仙境无论多美,他也无缘再来了,这里讽刺了那些求仙的人的荒唐和可笑。。同时用《黄竹歌》的哀声,暗示了老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而那些权贵阶层的统治者们,却在追求着长生不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慨。
诗的三句、四句“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描写了西王母,因为周穆王没有遵守承诺来赴约,从而产生的内心活动:周穆王驾驶着八匹骏马的马车,可以随意纵横驰骋,一天能行三万里。他要是想来,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并且自己又是如此盛情邀约,周穆王也是许下了承诺。什么原因使得他还没有来赴约呢?
原来是周穆王己经死了,所以,西王母无论怎样一直开着窗户,向东方眺望,她也看不到周穆王了。西王母是仙人,她都无法让周穆王免于一死,那人间的那些权贵们,他们所追求的长生不老之术,岂不是无稽吗?“穆王何事不重来”这一句是西王母心中的疑问,读到此句,读者内心的答案呼之欲出了。
本诗中,诗人没有发一句议论之词,却能读者,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思,得出这样的结论。同时,这也是本诗最大的特色。诗人没有用直白的语言来进行讽刺,而是通过西王母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来表达。这种暗喻的写法,使得本诗异常生动,耳目一新,令人回味。
因此,本诗虽然带着尖锐的批判嘲讽意味,但是却是非常委婉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全诗酣畅淋漓,明白深刻,含义深远,从中表现了诗人独特精巧的构思,以及含蓄深婉的内在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