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判断它是一个好的材料还有一个有问题的材料。
是否符合教育“三观”、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等相关知识点。
其次,我们要指出材料中的问题所在。
分析好的部分有哪些,不好的部分有哪些。
并说明是违背了教育理论中的那个知识点;一定要将理论知识点进行前置,重点突出。
再次,要结合具体材料中的内容进行阐述
材料中的内容一定是比较简洁和概括的,而不是大段的抄写材料,材料一定要简明扼要。
最后,整合自己的内容。
再结合材料进行作答,采用一一对应的形式展开自己的论证说明,好的行为和做法值得提倡,有问题的行为和做法可以进行修改,简单阐述正确行为和做法是什么既可。这样分析问题才更有逻辑更清楚。
主要的作答思路可以总结为:
1、先进行问题分析,正确与否;
2、进行理论论证➕材料阐述;
3、总结论述(正确发扬;错误改正)。光说不练假把式,那我们一起来练习两道题目:
材料1: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同学们,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
大家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明明说好的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同学们频频点头。
材料2:某中学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惊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下得非常棒。针对他的问题,班主任张老师曾多次教育过他,但仍不见好转,他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致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张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1)根据材料1的内容,评析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一,我赞同材料1中老师的做法。
第二:
1、题干中的老师的做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学生具有独立意义人的要求,老师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并给与相应的奖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科学性和教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不仅让学生找出错误,还引导学生要敢于质疑,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指明学习的方向。
3、老师的做法还体现了教学原则中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老师并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该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2)根据材料2的内容,谈谈张老师的做法有什么问题,根据问题给出建议。
张老师的做法有以下问题:
1、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德育原则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张老师发现了王峰的优势,但是并没有以此为基点来引导王峰克服其他缺点,而是放弃了对王峰的教育。
2、还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张老师并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进行个性指导,王峰的行为表现是后进生的表现,王老师并没有意识到王峰的个性差异,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3、材料中还体现了张老师的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一,材料中只是体现了说服教育法一种德育方式,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效果。
建议: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体育活动,展现王峰的体育优势,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善于发掘后进生的优势,优势克服不足。从王峰的体育优势入手,加强学习自信。
3、因材施教,针对于王峰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
4、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