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请宅家


01

宅家对于年轻人很容易就做到,有伟大的互联网做依托,他们想做的事几乎全部涵盖。而且耳边还没有了老妈们的唠叨。70岁以上的老人家们长时间“宅家”就极不适应了。他们绝大多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上网,除了看点电视,做点家务,就寂寞难耐所适从了。文化程度越低的老人,这种感觉越强烈。身体好的老人们平时喜欢出门,不仅是遛弯锻炼身体,更主要的扎堆在一起娱乐,消磨和打发过剩的时间。

至于中年人不好鉴定,那就一半一半吧。我已经七八天没出门了,此之前驾车去过一次。儿子比我还邪乎,整天呆在自己的屋里不出来。去超市买东西,去婆婆家送东西,取快递等事老公承包了。有人说,现在超市里是男人主场,承担爱家的责任是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也是出门透透气,放放风。每次出门我给他写好购物清单,按着清单买。

我家附近有两个超市,一个是微利,一个是地利生鲜。前者是综合性超市,卖菜只是其中一个小类别,后者是以经营蔬菜水果为主,故蔬种类多,质量好。但就是顾客多。我告诉老公哪人少咱就去哪买,特殊时期,人少才是硬道理,其它都不重要。

02

最近数日黑龙江确诊病例呈快速增长趋势。数量夹在了北京和上海之间,有点让人上火着急啊。尤其昨天看了哈尔滨日报官方公众号发布的15个新增确诊病的行动轨迹,更是吓出一身冷汗来,没有一个人有武汉旅行史,也没有一个人是居家“隔离”后发病的,多数人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想干嘛就干嘛,聚餐的聚餐(家庭),串门的串门(外地),逛街的逛街(采购)。对国家通报在疫情下,减少外出,主动宅家好像没在意。不幸被感染值得同情,但没发现之前到处活动,就有些不应该了。

尤其患者一,患者四,患者十三,都是女性,两个是个体经营者,一个是无业,年龄没报。这十几天她们根本就没在家呆着。患者一是腊月二十九(1月23)驾车从北京出发,期间在沈阳宾馆入住,除夕晚上到哈。在哈市期间,饭店聚餐两次,超市购物两次,去一个亲属家一次,另一个亲属家四次。2月1日乘飞机回北京,2月5日又乘动车返哈,6日发病,去市第一医院看病后确诊。

你看她这十来天折腾的,得祸害自己家人在内的多少人还不知道呢。其她那俩女人就不一一说了,也是越看越气人。作为病毒的携带者到处晃悠直至发病才消停。

呼吁女性,尤其是根本就没啥大事(不需要上班)的中老年女性们,能不能在家消停呆一呆啊,别到处乱走,自己是受害,还给控制疫情添乱。咱普通百姓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到一线治病救人,咱听政府话,管好自己和家人行不行。我行我素,这疫情啥时才能结束啊。

03

无论是官还是民,无论是艺人还是明星,疫情就是照妖镜,大疫面前方暴露人品。有的人挺身而出,说真话,敢担当,把百姓的生死放在第一位。而有的人危机关头,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明哲保身。各级官员表现咱不评价,相信党相信政府,会做出正确的判断,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下面我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吧。我同事的妹妹在物业上班,平时就是普通都内勤人员。初二她所在的物业和公务员医护人员一样提前上班了。

她到岗后,经理家里有事没来,看到清扫员都没有口罩,也没有消毒液。于是她就主动开着自己的车,穿行在哈市大街小巷买口罩。此时哈市口罩已经脱销了。

聪明的她就开车去距离哈市60公里以外,自己的老家肇东去购买。还好这里群众反应没有哈市快,各个药店还有些存货。她就去了几家药店买了很多包的口罩及消毒液,而且都是她自己拿钱先垫上的。回到单位第一时间她把口罩发给保洁员使用。有个老大爷还说,自己身体好,不用戴口罩。

这些日子她们物业人员工作中使用的都是她抢先购买的口罩和消毒液。没有她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和审时度势的判断以及快速的行动力,清扫员没有口罩留不能上岗或减少上岗的次数。楼道内就不能消毒,公共环境就存在不安全隐患。她是物业员工的贵人,也是小区居民的贵人。这就是不图名利的一个普通职工的大爱。听完她姐姐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我很受感动。

正如上海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说的那样,“我们在家并不是在隔离,而是在战斗。”宅家是“闷”住病毒,防止它蔓延和扩散的有效手段。只有我们响应政府的号令,自觉去执行,离战胜疫情就不远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