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4 - 草稿

  今天学习《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的340~360页,主要是后向连锁反应的学习。

连锁反应,事实上就是指刺激一反应的连锁,刺激—反应的连结就是行为,因此,所谓刺激——反应的连锁,事实上就是指行为的连锁而言。

学习心理学者强调,若能重复练习,则学习结果遗忘会降低,没有失败的学习,则学习动机会增强,亦有助学习效果的提升。一种学习若兼具上述两种特质,无疑地必有良好学习绩效。

在教导成训练某些特殊对象时,常听到的泄气话就是: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教他了,同样的事都教了几百遍了,还是不会,明明是这样简单的事,却好像比登天还难。这种说法,有时候真有点道理存在,尤其是对常人而言。可是若对那些特殊对象如智能不足者,还是用常人的方法来要求他,则未免要求过高了。书中给我们的3个例子分别属于智能不足,自闭症儿重及意愿低的先生,对这类对象,我们不能以常人的观念来塑造他的行为,否则效果必然不彩。虽然3例训练目标不同,但都有一共同性——那就是训练目标都不能一蹴而及。如吉斯利整理床有20个步,穿衣训练亦有10个步骤,大男人的厨房工作都不可能一下可以训练做到的,故要一步一步地来。训练者首先分析工作,把复杂的行为予以细目化,面设计顺次有序的序目,然后留下最后一步由学习者做,其余各部分由训练者做好,当被训练者做完最后一步时,立即予以增强。

后向连锁反应的程序与事情的自然次序相反,因此在行为改交的环境以外很少应。只要在教育上对于一些幼小儿童的提早学习,智能不足儿童的正常学习或意愿不高者的补救学习,却提供了一种有效可循的方法,若适当正确的应用,必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