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任说小年:
小年是拉开春节的序曲红红火火的中国新年
进入倒计时
世界再大 也要记得回家哟。
有人或许会问,小年也是节?它的由来呢?
是的。小年也是节日。“小年”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但它并非专指一个节日,而是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小年”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是人间祭灶的日子。
根据各地风俗的不同,“小年”的日期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 小年,中国国内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地方将冬至叫作“小年”,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
“小年”有三方面的寓意:一是指农历腊月 是小建的年份;二是旧俗中有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的传统;三是树木等生长缓
慢的年份。
在神话传说中是这样写的:古代每家每户都有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即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每一家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由于灶王爷是男子,所以民间祭灶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从周朝开始,历代宫廷都将祭灶的风俗列人祭典,并在全国范围内立下祭灶的规矩。
祭灶的传统在这时期已经成为定制了。清朝从雍正年间开始,宫廷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都 要在坤宁宫祭神,与此同时也要祭祀灶王神。王卿贵族甚至民间都纷纷奴仿,于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成了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小年”发展至今已不再局限于祭灶,而是具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其文化内涵和外
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
小年的由来给大家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吧: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的传统了解一下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和二十四(南方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的习俗
答:南方的小年习俗是吃汤圆,年糕等,寓意:“家庭团团圆圆,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高。”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二、剪窗花
答:剪纸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二龙戏珠,五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等。
三、做灶糖
答:灶糖的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一个传说是,“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四、剪发(记忆犹新)
答: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为的是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小时候可没少这样过,记得那时候剪头发1.5元,现在,都30元了。
五、祭灶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中国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功过。
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祈求神明新年保佑阖家平安,吉祥如意。所以,小年祭灶就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了~
六、打扫卫生,喜迎新年
答:新的一年,必须要有新的气象。
年事临近,把家里一年都不曾打扫到的角角落落都彻底进行一次大扫除,再擦洗玻璃,贴上窗花,挂上中国结,窗明几净,赏心悦目。
扫尘,既拔除了不祥,也是一种迎新的仪式。通过扫尘,我们不仅做好了迎接客人的准备,在心理上也做好了迎接新年的准备。
扔掉了家里不必要的杂物,洗好落满尘埃的窗帘,一切都焕然一新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新的一年,真的要来了。
小年点亮大年
小年不“小”,从这天开始,就完全进入了“春节时间”的倒计时。
民间《腊月歌》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七八天了,很了快哦。下一章大任我将写大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