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到1945年间。
战争结束后,许多从战场上回家的男人,他们的精神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因此,他们很难再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通常以酗酒或家庭暴力作为一种发泄,而其妻儿要么默默忍受,要么一走了之。
其中受伤害最深的往往是儿童。
如果他们是幸运的,会被母亲带走,过着艰苦却能远离暴力生活;如果他们没有被带走,那么就要被留下独自面对家中暴力。
《Where The Crawdads Sing》(译名《蝲蛄吟唱的地方》)书中的时间背景就定在二战后的1952年。
当书中小女孩基娅(Kya)就是那其中的不幸之一。妈妈离家出走时,她才6岁。此后,她的家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最终只剩她一人在北卡罗来纳州海滨荒凉的湿地中独自生存。
在现代社会,很难想象一个幼童被长时间单独留在家,会发生什么样可怕的事情。
即使稍微发挥一下想象,都会像印度电影《皮胡》中,因爸爸出远差,三岁的小女孩皮胡守在自杀妈妈的遗体旁,独自在家中整整度过一天里,出现的各种惊悚场面。
而小说中的小女孩基娅(Kya),在六岁时,便要自己照顾自己,从十岁起便在湿地中独自生活,小镇居民都称她为“湿地女孩”,文明社会之外的野女孩。
长大后,她卷入了一场命案之中,镇上的最受欢迎的男人蔡斯(Chase)被发现死在了湿地中,人们立刻将换一的目光投向她......
若干年后,她却成为了当地的传奇,是小镇旅游业的明片。
该书虽是一本悬疑小说,但悬疑部分一点都不重要。
章节与章节之间,以1952年基娅(Kya)六岁与1969年基娅(Kya)23岁,正叙与倒叙的形式轮流,讲述被荒凉湿地养育的女孩,关于爱情和生活之间选择的成长故事。
此书出版后,便成为2019年全美的现象级畅销小说。登上美国各大平台的畅销书榜榜首。并被翻译成德、法、俄、中、意、韩等38种语言。后来更被二十世纪福克斯购买了影视版权。
Goodreads评分4.48分(满分5分),豆瓣评分8.8分(满分10分)。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文笔优美,特别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描述特别细腻。
作者黛莉亚·欧文斯(Delia Owens)是一位生物学家,这本书是她的第一本小说,但她却并不是写作新手。
在写此书之前,已经是讲述她在非洲的野生动植物科学家生活的《卡拉哈里的哭泣》、《大象的眼睛》和《稀树草原的秘密》这三本国际畅销的非小说类书籍的合著者。
作者曾获得约翰·伯劳斯(John Burroughs)的自然写作奖,并已在《自然》,《非洲生态学杂志》和《国际野生动物》等杂志上发表。
这本小说之所以使用“蝲蛄”作为题目。
据我了解是因为蝲蛄,是一种多栖息于水质清新透明的山地溪流中,喜流水,对水质要求严苛,具昼伏夜出、避强光趋弱光的习性,在水草、洞穴、石块、腐沉木等可遮光躲避的物体间营爬行生活的水生甲壳动物。
与书中主人公基娅(Kya)居住在湿地的生活条件相符合。
同时也跟作者的经历有关,童年时,作者的母亲经常鼓励她尽情体验大自然,会跟她说:“到蝲蛄唱歌的地方去吧。”
这就是此书被取名为《蝲蛄吟唱的地方》的原因。
英语词句摘录:
1. Crawdad:蝲蛄(近似于小龙虾)。
2. Marsh is a space of light, where grass grows in water, and water flows into the sky.
湿地是一片光的空间。在这里,草在水中生长,水流向天际。
water flows into the sky:水天相接的意思
3. Life decays and reeks and returns to the rotted duff; a poignant wallow of death begetting life.
生命衰败、发臭,归为腐烂的一团;凄凉的死之泥穴中孕育着新的生命。
Reek:有臭味,发出臭味
Beget:招致,引发
Poignant:令人伤心的,令人充满同情(惋惜)的
4. A swamp knows all about death, and doesn’t necessarily define it as tragedy, certainly not a sin.
沼泽知晓所有关于死亡的秘密,因而并不必然视之为悲剧,当然更不是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