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是那天下了一点点雨,此前四十多天没下雨,此后也一直没下雨。

      今天上班路过一个生产队,看见一个塘干了,塘底的淤泥都裂开了一道道的大口子。这让我也想起了我们单位旁边的那个水塘,站在二楼就能够看到,塘里早就没水了,附近居民有人很有远见,他们把塘底将干未干的泥巴覆上来,在塘的斜面整理成一畦宽宽的地,把菜种撒在上面,塘底淤泥很肥,因为湿透了水分也不易丧失,估计现在菜应该长得还可以吧。

      现在正是栽油菜的好季节,我们这儿但凡有点土地的人家,稻子可以不种,油菜好像每家都会栽一点。倒不是因为油菜好种,可能是因为这个时候稻子山芋豆子都收了,转眼到水冷草枯的季节,没其他事干了,就只能栽点油菜,算是打发一个冬季的闲适吧。由此也可见,咱农村人就是这么勤劳不带商量的,任你什么季节,都能找到合适的事情做,伟大的农村人真了不起,农村人的祖先更了不起,在万物凋零寒冷的季节也能找到适宜的作物,并且有收成为人类所用。扯得有点远,还是说点“旱”事吧。早上也就在那个底儿皲裂的塘边,碰见经常来学校收废纸的师傅,他正拎着一个喷水壶在给菜浇水。我就和他隔着篱笆就这干旱聊了两句,他告诉我这老天已经整整53天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雨了。我问他怎么记得那么准确,他说每一天都做了记号。

    城里人可能觉得五十三天不下雨没什么,气候干燥,大不了多吃点水果是可以克服的,可农村人祖祖辈辈常年在土地上找生活,长时间干旱就会渠塘干涸,没有水,菜拿什么浇?作物靠什么活靠什么长?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这属于天作孽,古人说“天作孽,犹可活”,只要会动脑筋,办法总归是有的。

      那天,我正从城乡公交车上下来,一辆六匹的手扶拖拉机从我身边开过,因为它的车厢被花胶纸围着,与其它的车子不一样,我就顺便瞄了一眼,发现那花胶纸就是一个和车厢差不多大的袋子,里面装了满满一车厢的水。毫无疑问,肯定是拖到地里浇菜的。果不其然,拖拉机在转拐驶上水泥路不远处便停了。路两边都有油菜,开车的大哥便拿着桶和瓢下来,不用问就知道,这准是给油菜浇水的。这路边的油菜也是干得不行了,它们干瘪瘪的趴在地上,一副死不断气接近死亡的样子。好在它的主人是沿江居民,长江里的水有的是,它也就不会生活在因缺水而死亡的世界里。地旁边的水塘干了,人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灌溉,来浇水,也算是因地制宜的抗旱。要是原来把这一车子水挑到地里,那得是一个劳动力几天的活。毛主席说“人定胜天”在这一车水里倒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听说昨天市气象台还实施了人工降雨,只可惜我们这儿只感受到了一点儿乌蒙蒙的天气,雨是一滴没下,不知道是不是下到其它什么地方去了,又或者是人工降雨的条件不具备,催不出雨来,当然也有可能是技术不到堂的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真不知道这雨想什么时候大大方方地从天上下来。再不下,土地受不了,人也受不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朱家院子其实挺神秘的,在这里我听说过大樟树下有神灵,旱仓塘旁有水怪,舍力和尚能捉鬼,当然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黄茅道士...
    朱家稻花香阅读 1,055评论 10 19
  • 平定雩祭 渊源 “雩祭”又称“魇马畀”,是由古代求雨祭祀发展而成的一项民间习俗活动。至今,该习俗仍在柏井村存续。 ...
    盂泉路边社阅读 1,235评论 0 1
  • 初夏深夜,李氏,扑腾着往家跑。不时催促跟在身后的孙子根儿,骂道:你奶奶个逼的,快跑,小孩崽子,腿脚都不如我这六十岁...
    才蛋阅读 432评论 1 6
  • 除了抗旱就是求雨,应该说一边抗旱一边求雨,求的是龙王,水母娘娘,实在不行就求指公老爷,据说他有降四指雨的权利...
    红雨2017阅读 347评论 0 0
  • 昨晚我晚自习,爷爷奶奶来家里看孩子,我们一起吃晚饭时,奶奶做了一锅排骨炖菜,这个是孩子的最爱,我们依然按照前几天的...
    小蜗牛_b104阅读 180评论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