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巨额负债,今儿就此再多说两句。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家里亲戚因为替别人担保借款吃瓜捞惹上官司,资产冻结,生活水平一落千丈。我脑子一热觉得这事不能不管,家里人嘛,衣食无着哪儿行……结果因为没事先搞清楚诉讼关键证据和借贷关系全貌,搞得自己房子没了、存款没了,欠众好友各种金钱和人情债,问题还没能彻底解决。
本来我觉得亲戚是被人坑了,我没识破套路也自认倒霉,虽然目前状况莫名窘迫,但一直对自己的选择问心无愧,甚至颇有点儿悲壮的自豪感。直到我遇到一本书——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
“朋友手头紧,找上门求你帮忙,仅仅因为他来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钱相助,表面上看是你帮了他,实际上是害了他,使这位不负责任的朋友变得更不负责任。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
朋友找上门来借钱,首先你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是由于他做事情不检点,乃至挥霍浪费才导致了今天的成果,那么你应该断然地拒绝他,明确告诉他,这个钱不能借,而且,你还要劝导他正视眼前的困难,接受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感觉像被当头泼了盆冷水……从小被教育“勿以善小而不为”,自己也一直笃信笃行,此时我却困惑了。
想起以前老公经常好奇我会成为什么样的妈妈,应该会想把这世上最好的一切都给她,也应该会教育得很严格。之前觉得这样只能纠结到死,所以每次无厘头的情景模拟总是以两人笑做一团收官。但现在我好像有不一样的答案了,因为这两种行为其实并不矛盾。
面对朋友借钱与教养孩子的状况,其中的内在逻辑居然惊人一致:可以说善念善行都是爱的外化表达,而爱不等于宠溺。对孩子,要给她空间,容许她经历风雨,她才能真正成长。过度保护之下,习惯了有求必应的宝贝们,成年后少有能逃过更多挫折。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善良也是如此,判断是否对别人有帮助的标准,应该是你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对方成长。如果你的帮助只是每次闯祸都帮他擦屁股,后面一定会有更多烂摊子等你收拾的。无论亲戚还是朋友,如果你毫无原则地满足他所有要求,那都不能被叫做善良,而是愚昧。
记得n年前看《大宅门》的时候,对杨九红那句话感慨颇深:“这人要忠孝节义,但是这个孝如果变成了愚,人就变了味了。”时过境迁,教化不知何时早被我抛诸脑后。还好,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