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和你比

有的父母总是会在孩子面前说,我像你这么大,刚上小学,我已经会帮家里很多事:我敢一个人放牛羊,我敢一个人拔猪草,我敢一个人睡觉,我敢一个人……是啊,那个时代,谁没有值得骄傲的过往。记得七八岁的时候,家里种了半亩甜瓜,为了防止猪羊牛马捣乱,奶奶用一块包袱布块和一根竹竿做了一把“遮阳伞” ,记得很重的样子,是直接撑到地上的,然后我就呆呆地坐在田头,在“遮阳伞”下,眼睛死死的盯着那片飘香的瓜地,生怕有哪个不请自来。(当时的家畜都是散养,一不留神看管不了,就会跑到田地享受美味。)就这样坐着,我能坚持一大晌,从不让家人担心。现在想想看,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慢慢锻炼了我的坚忍和独处能力。还有割猪草,铲子割破手指常有发生,结结实实的篮子或背筐,是摁了又摁,踩了又踩,手臂隔出的血迹,肩膀勒出的红印,只是疼疼而已,绝不会成为炫耀或是叫苦的借口,因为当时还没有“矫情”二字。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有面对苦难的从容。当然,那是由于家庭的现实条件,父母太忙了,奔波于生计,无暇看顾我们,反而需要我们去帮忙。其实,那个时候,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我们这样或那样锻炼能力的机会,我们也在悄无声息的成长,长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不要说我们没有牛羊去放,没有青草割,没有瓜地看管,就是有,我们放的了心吗?我们敢放心吗?我们没有给予他们锻炼机会,怎么伸手向他们要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的独立?我们的孩子呢,跌倒或碰伤,我们能忍心不去抚慰?能狠心一切让他们自己自己去承担?若是不能,又怎么向他们要面对困难的坚忍和不屈?就像郑州关工委副主任周慧玲所言:做到“不管 ”和“不惯”:精神上不控制 , 生活上不包办;精神上不纵容,行为上不放纵。因此,允许孩子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应该教会他们学会承担该有的责任。当我们看到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不是当头一棒,不是挖苦讽刺,不是强加制止,不是拿我们小时候自制沙包毽子做对比,而是疏导沟通,让孩子慢慢明白手机电脑是工具不是玩具,让他们动动手,自己体验“制作玩具”的快乐。我们在一旁做指导,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教。

小时候的我们没有父母陪,事事只能自己来,就是一次次的“自己来”让我们羽翼丰满,足以支撑我们飞翔。面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我们没有选择社会生存环境的权利,我们也真心不愿再回到过去吃苦的日子,但是,我们应该摆正心态,放手让孩子经历他们应该经历的沙漠和沼泽。不要让孩子再和你比较,负面情绪的发泄,只能借助彼此的怒怼相互伤害。该怎样就怎样,遵循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可以指点,不能包办;可以放手,不能放纵,适当的爱,最为关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