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不到,生物钟又提示我该起床了。没有赖床的习惯。起床、洗漱、洗衣服、插上电饭锅泡粥;看天气还好,看冰箱里空空如也,遂步行去菜场买菜。
这庸常的日子总想能过出点新意,但今天还是昨天的复制。
今天阴且有雾,路上湿哒哒的,六点过,光线还是晦暗的,小镇似乎还未醒。独自走在路上,身边不时有车越过去。空气湿重得几乎可以抓一把当水喝,不一会儿,头发上、身上便感觉湿漉漉的,温度倒是异常的高。把外套脱了提在手上继续往前走。到菜场两公里左右的路程,正适合步行。
有人说,如果有朋友抑郁了,带他去菜场。每个太阳还没升起的早上,菜场已是鼎沸时刻。叫卖的、讨价还价的,喊着“借过,借过”或者高嗓门的“让一让,让一让”,这里是最市井的生活,这里也是最鲜活的人生。
先前很怕去菜场,因为我不会买菜——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有人为我负重前行。如今为生活所迫,我也成了菜场的常客,虽然此技能仍是欠缺。比如买的鱼往往斤两不足;把圈养的鸡以放养的价格买回来;即便买把蔬菜也比别人买的贵,每每被先生责怪。但终究还是把菜买回来了,虽然成本比别人高了点,但毕竟没伤筋骨。去多了,也摸着门道了。不会还价,那就认准几个摊。老客户,为了长远生意,自然不会再耍小动作。然后我不带脑子地买菜、付钱,往回走。
日子过不出新意,就把新的一日看到的景当成新景。早点摊前又排出长长的队伍,也不管好吃不好吃,国人的从众心理始终在线;城管刚刚上班,路边摊贩开始移动,随处停放的电动车也开始规范,道路渐渐宽敞;几处开挖的道路,工人也开始施工;小学门口送孩子上学的车辆堵了道路。这个小镇似乎从菜场辐射出去,然后慢慢苏醒,而后进入白天。
到家,刚过七点,电饭锅的粥也煮好了,先生也起床了。配些酱菜,两碗粥,两个人,一个庸常的早晨。一天的日子就这么开始了,无任何可圈可点。这日子也必将淹没在众多流水般的日子中,而正是这些流水般的日子组成了整个人生。无病无灾,家人安康,家庭和睦,所有的日子都是可复制的,没有异军突起的某一天;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这便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