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同今天算下来,我已经一个月没有写文章发在写作营了,从“我手写我心”转换到“我手写大众心”后,我就开始进入平台期。
按照往常的六点起床,平时都能在键盘上敲打着字,可是今天却什么也写不出来,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自媒体文章,在昨晚我就想好了标题和写作方向,但迟迟落不了笔,于是拿出平板开始找素材、找金句,两个小时过去了, 我自以为的素材和金句有了,可又发现有些素材和金句有些勉强,只得转头去研究写得好的文章,越研究越觉得自己的素材和金句简直弱到爆,就连自洽都谈不上,头脑越来越混乱,只得暂且放弃上班去了。
可就在这一个星期,我从原本的六点起床写作改成了每天六点起床拆自媒体文章、也拆标题,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发现自己还是不会写,找的素材和金句总是不能够完美联合在一起......我又在“我手写我心”和“我手写大众心”不断挣扎和撕扯。
我焦虑和彷徨,一度抑郁,写作对我而言真是太重要了,这些年写作是我的心结,读书那会儿作文总被拿到讲台上去念,也总被拿去参加比赛,这是我最得意和骄傲的事;可上大学,选了物理专业,我便没在碰语文更别说写文章了;这些年,我心里有一个声音,想写作,迟迟未曾开始,也迟迟不敢开始,也不知怎么开始,无意在小红书上认识蓑依老师,我便想洪水一样迫不及待爆发了,开始写一些生活或者朋友的事,又开始写听来的故事,渐渐地觉得没东西可写了,就转变想写自媒体文章,毕竟能挣钱,可现实给我一巴掌,我被重重摔在地上,开始自暴自弃。
从开始就只想在写作这条路上“死磕”,可是现在我有些不确信了,我不确信这条道是否适合我,也不确定是否一定要选择这条路走。
直到有一天,听音频时才发现一个道理,大概意思是这样:我们需要有很多的积累,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我忽然发现自己积累不够,自己文化底蕴也不够,这些都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有的,而我一个小小的本科生,毕业后没有接触书籍,凭什么一上来就要求写出好的文章,想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开始让自己慢下来,也开始不断的让自己输入和不断输出。
我开始看自媒体的书,也一篇一篇的听老师的课,不断找感觉,不断磨合,我发现自己变得有些淡然了,以前那种大大例例的性格也慢慢变得安静了,之前那种总爱和人争辩的脾气也收敛起来了,之前交不上作业我会焦虑、会惆怅,现在反而不在乎了,也没了写不好怕被人笑话的顾忌,最主要的是:我找到了方向,认识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我也了解这是我写作的平台期,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我会安静的等待另一段上升期到来,同时也会让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不管是文章上的,还是认知上的。
蓑依老师说,写作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不断起伏;我希望我们都能认清自己的平台期,不要自暴自弃,放平心态等待上升期的到来,也许这一天近在咫尺,也可能会远在天边,只要不放弃,总会柳暗花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