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以为这本书会从幽默的角度来写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人。作者李一冰更是没有听说过。
过去我读过文学大师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林语堂版的苏东坡天才形象更偏浪漫化一些,李一冰版本的苏东坡更偏聚焦于困境中的生存细节。
在黄州时,苏东坡带着全家开垦东坡荒地,将一个士大夫的锦衣换作农夫的粗布农作服,居家的房屋简陋而少,朋友来了没住地。后来稍微好一点了,才将房屋整修一番,这才多了两间房。
这些都是一代大文豪在苦难中的立体形象,哪怕是声名赫赫的苏东坡也要为生计而亲自耕种。作者用了细腻的笔触将苏东坡这一形象描绘得更具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生活化的苏东坡。
苏东坡的家乡在我们四川眉山,许多年前我也去参观一次三苏祠。其它的没记住,就是把苏东坡写的《江城子.乙卯正月十日夜记梦》那首词给记住了,因为看第一遍时就泪流满面,所以很容易就记住了。
对于这位读书时的教材中的常客,对他是有些了解的。我们在读书时更多的是关注他的诗词,但工作后的我们,关注的是他乐观豁达的精神。就是在被贬,差点死的情况下,他对生活积极的乐观态度。
不仅诗词写得好,苏东坡还喜欢美食,现在餐馆和酒店里有几道菜就是苏东坡创作的,东坡肉和东坡肘子。这些都是苏东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待生活积极的态度。
过去,我有个自学心理学的学生,她给我讲,看到现代人好多抑郁的,大家都应该多去读读苏东坡,看看他积极处世的态度。她说的话有一定道理。
这本书里也讲到苏东坡在被贬时,他的家人随着他支被贬之地,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去开荒种地,将日子慢慢过下去。
当我还没有翻开这本书时,我开始以为这本书可能就是现代的穿越剧情,至于情节怎么样,还不大好说,毕竟这类文学作品不比得传统文学作品。
翻开书一看,完全超出了我的过去的预期。原来,这不仅是一部传统意义的作品,而且还是更偏学术性的作品。
还记得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多少还有点嘀咕,这有没有值得看的价值,毕竟林语堂写的苏东坡在前,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底子在,所以,读这本书前,心里没底。
不过,当我打开书读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是真正值得一读的书。我在书里还做了不少标记,便于我写笔记和读后感时用到它们。
上册已读完,打算再用3-4天的时间把下册读完,原计划也是这样。这是一本书超出自己预期值的书,也是今年阅读清单里意外加入的书,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
所以,有些书还是要亲自去读了才知道这本书到底值不值得读?这或许就是读书带来的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