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知音之交

1.知音之交

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有一年俞伯牙出使楚国,在八月十五的晚上,俞伯牙对着明月琴兴大发,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了起来。在俞伯牙弹得尽兴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俞伯牙一紧张,“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的来意,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俞伯牙仔细一看,发现那人背着柴火,确实是个砍柴人。俞伯牙心想一个砍柴人怎么能听懂自己的曲子,于是便问他:“既然你能听懂我的曲子,那么便听听这是什么曲子。”俞伯牙便谈了起来,那人答到:“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俞伯牙一听大喜,连忙邀请砍柴人细谈。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谈了几首曲子,请砍柴人辨识曲中质疑,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大喜,自己想要靠琴声表达心意,以前却从没有人懂得,而眼前这个樵夫却能听懂,是我的知音啊,于是问明砍柴人的名字,叫做钟子期,相约明年中秋再见。

可是,第二年俞伯牙来到相约的地方,却久久没有等到钟子期,便去寻找。第二天,俞伯牙从一个老人哪里得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罢老人的话,俞伯牙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弹起《高山》,弹罢,俞伯牙将琴弦挑断,把瑶琴摔得粉碎,悲叹道:“如今我的知音不在,也便不在抚琴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友谊,在他们相见的地方建了一个古琴台,高山流水的故事,现在也常常用来表示知音难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