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题的产生
在一次情景阅读的《对换节》活动中,师生一起讨论着小孩跟爸爸妈妈的角色互换之后发生一切有趣的事情。在活动快要结束时,突然有个孩子感叹道“大人们,真的好厉害呀!”另一个小朋友说“那小孩也很厉害呀!”……教师抓住契机问“咦?小朋友你们觉得当大人好?还是当小孩子好吗?”于是便有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当大人好还是当小孩好”辩论会。
二、活动流程
分组:孩子自由选择组别(觉得当大人好归于大人队,觉得当小孩好归于小孩队)
大人队组员:
小孩队组员:
(辩论活动是一种带有竞争性的语言活动,对于辩论对方人数的确有相等的要求,但这不意味着教师要预先设计好椅子数量来强制两方人数的均等)
活动正式开始:陈述观点,轮流发言
第一场辩论:轮流发言,说出自己最想说的理由(每组陈述时间为3分钟)
“大人队”幼儿6号:当大人可以会看地图,就知道怎么走了。
教师追问:所以,你觉得当什么好呢?
“大人队”幼儿6号:当大人好。
“大人队”幼儿25号:我觉得当大人好,大人的力气很大,可以帮助小孩做事。
“大人队”幼儿11号:我觉得当大人好,因为大人不怕坏人。
“大人队”幼儿28号:我觉得当大人好,小孩子背重东西时,背不动,大人可以。
“大人队”幼儿12号:我觉得当大人好,因为大人可以开车带小孩去别的地方玩。
师:好,小孩队的小朋友们已经陈述完自己的理由了。接下来请“大人队”的小朋友发言。
“小孩队”幼儿15号:我觉得当小孩好,因为小孩有玩具。
“小孩队”幼儿13号:我觉得当小孩好,小孩可以去幼儿园并不是去上班。
“小孩队”幼儿29号:我觉得当小孩好,小孩可以在家睡懒觉。
“小孩队”幼儿27号:我觉得当小孩好,因为大人要加班,小孩不用加班。
.......
第二场辩论:举手发言,说出更多不一样的理由
师:除了刚才的理由,你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来证明你的观点呢?
(此时,教师鼓励幼儿说出更多的理由,并对幼儿的语言和观点及时进行梳理、反馈、提升、提醒幼儿遵守“举手发言,安静倾听”的辩论规则)
自由辩论,根据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
师:自由辩论要仔细听对方 说的是什么,他的理由有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就抓住这个理由说服他,如果你的理由很充分,非常有道理,也可以说服对方。
“小孩队”幼儿20号:我觉得当小孩好,当小孩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东西。
师:当小孩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大人队”要站起来反驳的吗?
“大人队”幼儿23:大人要上班同样可以学习到更多。
“小孩队”幼儿13:可是大人上班很辛苦。
“小孩队”幼儿27:当大人要加班,很辛苦。
“大人队”幼儿28:大人加班时,可以出去吃饭,小孩只能在幼儿园吃。
“小孩队”幼儿20:大人去吃饭也会带小孩去的。
“小孩队”幼儿20:大人去吃饭,不带小孩,这不公平。
……
回顾总结,提升策略
总结辩论的规则
师:你们刚才表现很棒!第一,你们都想说,而且都很勇敢地说,都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你们都能遵守辩论的规则,知道看着对方说,知道轮流说、举手发言;自由辩论的时候,当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其他小朋友都不说话安静听,这样很有秩序,每个人说的话,大家都能听清楚。
师:你们在辩论的时候用到很多的小方法,比如一开始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做大人,因为大人可以玩手机”说得非常清晰,完整,这就是一种方法,(出示字卡:陈述)叫做“陈述”。还有一种方法,大家在说的时候,用到了“如果”这个词,“如果做大人的话就.......”“如果当小孩的话就.......”这也是一种方法,(出示字卡:假设)叫做假设,还有的小朋友用到了第三种方法:“大人可以玩手机,小孩不能玩手机”把大人跟小孩比一比,(出示字卡:对比)这种方法叫对比。
你们今天用了这么多的辩论方法,你们自己都不知道吧?以后继续辩论,我们还会了解更多的方法。有了这些方法,你们就很容易说服对方了。因为用这些方法说出来的话非常力量,让别人无法反驳。那时,别人要想说过你就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