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和我一样,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自觉地会把手机调成静音,不愿和任何人交流,也不愿收到任何人的消息。
有时候望着窗外的世界呆呆地坐好久,有时候专心致志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纷扰,随心所欲,那一刻就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有人说这是孤独患者的症候,但我却觉得这是独处者的享受!
信息时代,生活被各类电子设备裹挟着,睁眼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看有没有新的信息,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刷一遍微博新闻,日复一日。
唯有独处那片刻的清静可以让我得到真正的放松,什么也不想,放任思想和身体随着喜好而动,舒服且惬意!
01
独处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上学的时候,我们总是非常害怕独处和落单。
每天吃饭、上课、自习、活动,总是要叫一个同伴一起才会觉得有意思。
如果哪一天自己不得不一个人做一件事,就会觉得有些沮丧。
曾经的我们,不希望被说成是“不合群”的那个人,宁愿陪着一群人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也不愿意一个待着。
每天吃饭,上课,逛街,看书,哪怕是上厕所,我都要拉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
如果必须要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会觉得很沮丧。
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宁可选择在人群之中丧失自我,宁可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也不愿意一个人待着。
毕业之后,奉行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信念,不知道疲惫地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结交不同的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发现,那些所谓的社交换来的不过是微信列表里不断增加的数字罢了。
鲁迅先生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世界上也根本没有所谓感同身受,能理解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罢了。
与其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去结交一些无关痛痒的“朋友”,还不如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
所以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喜欢宅在家里做自己的事情,毕竟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独处难免会孤独,但学会独处本身就是一个理解孤独,接受孤独,享受孤独的过程。
坚持下来了便是成长,一个人时,反而能安静而丰盛。
02
独处是和自己对话的最佳时光
社交,是放大他人;独处,是认清自己。
当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处于社会状态,无时无刻不再与他人对话。
只有在独处时刻,我们才真正有了与自己对话的机会,回首往事,展望未来,穿透层层迷雾,发现内心深处的自己。
作家村上春树便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
他每天都会花上一到两个小时,独自跑步,写作,做自己的事情,不和别人交流,但是却不会感到无聊。
他表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他才能更加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些什么。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活得更有深度。
笛卡尔说:“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在思考他人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
独处会让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完善、精细自己的一切,规划未来的生活。
独处会让我们认清自己有多少能量,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切实踏实地面对生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一步。
独处,看似心酸,实则更为强大。
03
独处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机会
在武侠小说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某武林高手为了修炼绝世神功大都会选择闭关,而“闭关”便是独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虽然不为了练就神功,但仍需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立足于社会。
独处,便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周国平说: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
独处,让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把平时接触到的一切进行消化与整合。
知识也罢,经验也罢,唯有经过这一整合,才能转化为我们自身的能量。
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正是孤独的独处让我们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04
真正拉开你与他人差距,恰恰是独处时光
只有在独处的时候积蓄能量,才能在不孤独的时候爆发和绽放。
那些才华横溢、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是如此。
何炅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主持人,近期他在某节目中公开了疫情期间宅家的日常。
同时他与观众分享了他的感想:因疫情宅家这段时间,真的很适合阅读。
“我之前的阅读都是碎片式的,有的时候可能十几天,甚至一个月可能才读完一本书。
但最近这段时间可能是因为心比较定,所以阅读的速度变得非常地快。
有的时候一天就可以读一本甚至两本书。”
是啊,因为疫情的原因,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宅在家,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也有了更多独处的机会。
而这段时间,有人依旧在刷着手机消耗时光,有人却在偷偷成长。
宁远在《远远的村庄》中说:“孤独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在孤独时间所做的事,决定了这个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在这样没有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里,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这段时光怎样度过,是一种莫大的“自由”,也是一种莫大的考验。
在每天有限的自由的时空中,如果可以做到“自律”,有计划、有节制、自我激励,也就可以带来“效率”,成就那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成就了自己。
所以,请在喧嚣的世界中,为自己留出片刻的独处时间,悄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
加油,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