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反感的人,越可能藏着你未成长的部分【Day 1013】2025-07-18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个同事总是爱出风头,一点成绩就自夸,明明没多大本事,却总能混得风生水起。你一看他就来气,甚至一整天心情都被他“污染”。

或者,你身边有那种人,永远慢吞吞、不守时、没有责任心。你觉得自己已经压抑到极限,但一见他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火气就不受控制地冒出来。

我们通常会说:“我讨厌这个人,是因为他太自私、太浮夸、太没边界。”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讨厌感”,真的只是对方的问题吗?有没有可能,你之所以反感,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无法成为”的那部分,而那部分正是你自己压抑已久的需求?

“看不惯”,其实是“看不得”。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投射”:当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身上的某些欲望、能力或冲动时,就会把它“甩”到别人身上。

比如你一直教育自己要谦逊低调,从不敢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但你偏偏最看不惯那些敢发言、敢抢镜、敢要资源的人。你觉得他们“爱表现”“太浮夸”,可你内心深处,也许正渴望一次被看到、被认可的机会。

你不允许自己做,就只好讨厌别人做。你越压抑的部分,越容易在别人身上被“刺痛”。而你越讨厌的人,往往越精准地击中了你内心那个未被允许的自我。

有一次我在带团队做项目,团队里一个女孩总是很会“邀功”,哪怕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要在老板面前强调是她做的。另一个同事对她极度反感,说她“只会表现,不会干活”。

但后来我们私下聊时,他突然愣住了:“其实她做得没错,是我从来不敢讲自己做了什么。”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他整个人松了一口气。原来,他不是讨厌那女孩,而是讨厌那个“自己不敢争取”的自己。

你不接受的,往往是你没整合的。我们大多数人,从小都被“择善固执”的价值观塑造长大:要谦逊,不要张扬;要大度,不要计较;要规矩,不要野性……

于是你把自己收拾得很体面,很讲理,很懂事。可代价是:你把太多“真实的自我”关在了门外。

你不敢愤怒、不敢锋利、不敢表达需求、不敢索取资源,于是你一再“扮演”,活成了一个好人,但也成了一个“没自我”的人。而你遇到的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人,恰恰是那些敢于做你不敢做、敢于活你不敢活的版本。

他们不是错,他们只是完整。你不一定要变成他们,但你得承认,你之所以被他们刺激,是因为你压抑得太久。

真正的成长,是“把自己补齐”。我们常说要“做自己”。但“做自己”不是捍卫你当下的样子,而是要去看见那个你还不敢成为的自己。

每一个你反感的人,都是一面镜子。他可能照出了你内心的不完整,也提醒你:你还有成长的空间。

你越讨厌别人张扬,是不是你从没允许自己被看见?你越看不惯别人懒散,是不是你从不敢松弛一下?你越受不了别人无边界,是不是你始终不敢为自己设界限?

这不是要你去“理解”所有让你不适的人,而是要你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盲区,补全自己的人格边角。

你可以依旧不喜欢他们,但你必须承认,他们提醒了你:你也有权利被看见,你也可以偶尔锋利,你也值得占一点空间。成长,从来不是成为另一个人,而是允许自己多一点选择。

最后送你一句话,可能会让你瞬间松下来:那些你越反感的人,不是来破坏你的,而是来告诉你:你,还没完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