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有幸在好友的推荐下参加了南山空同在上海主讲《庄子导引术》.实在觉得有必要将以下信息分享给有缘人.
导引术最有名的,莫过于华佗的五禽戏,最古老的文献,莫过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导引术.流传最广的,则莫过于八段锦,那么,他们的共同源头又是什么?
华佗曾言“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鴟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华佗眼中,导引术,是仙人教给人们的保持身体健康的办法,但是,仙人大家没有见到,如何让大家模仿和学习?
后来华佗就说,我觉得这些动作,和大家见到的一些动物的举动相近,可以用五种动物的举动来加以模仿.
简单来说,是先有先人的动作,然后,华佗为了让这些举动形象些,便在讲授时说,我们可以参考这五种动物的举动,来理解和复原这些动作.
但后世把这个弄反了,觉得是人类在向五禽学习,才有了五禽戏,于是在练习时尽力模仿五禽,仿佛模仿得越像,就练得越到位.把“五禽”误当成了根基,所以动作还原和设计越来越复杂,实用性反受限制.
而在华佗的本意中,仙者的导引术才是根基本,五禽之戏只是喻指,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识记.这个玩笑着实开得真的有点大啊!仔细想来生活中本末倒置的事真是比比皆是,真理往往都是及为简单的不是吗?
那么,华佗所言的导引术,又源于何处?
导引”一词,最早源于先秦典籍《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颈鸟申(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我们在《庄子》中,看到了相近的内容和描述,两个内容几近一致的重复,庄子言说,这导引术,是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这样愿身健长寿的人所喜欢的.
其中,这里面说导引之士,是古代的术士,即华佗眼中的仙者.
五禽戏传开后,很多人以五禽为基,进行练习和传播,变得不但复杂,而且不得要领.百年之后,针对人们练习导引术走偏的现象,东晋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医药家葛洪,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抱朴子,则提出了纠正和批评.他在《抱朴子 别旨》中说:“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便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蠋,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很多人一直认为,导引术,是古代人强身健体的动作,却不知其有消病的功效.
人身上的很多病,是长期积累而来,也就是“疾不自消,积而致命“,人无小疾是不可能的,而导引术的作用,是在于“消疾”,也就是将小病消除在萌芽状态.即一些小疾,不用吃药,通过导引术来化解,不但能激发身体免役力,还能消除人对药物的依赖,防止身体产生抗药性.
与此同时,通过消小疾的过程,也是增强导引术、健康身体的途径,在通过导引术克服小疾的过程,不但会增强导引术的功力,也会使得身体更强健.
因此,古人管养生之术,不叫养生术,叫导引术,而上世流传的《易筋经》、《五禽戏》、《八缎锦》等,都源自于古代导引术.再次重申导引术不是人老了才练的,而是每个人为了防病消小疾所做的努力.对于小疾缓病,小可自治,大可医他.
由南山空同老师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文化发展委员会将站在对古代导引术研究和传播的基础上,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发扬,让更多的人通过了解和练习古代导引术,能够“消小疾,去缓病”,使得自身更为强健.
今天,机缘巧合下得己掌握基础的日常入门导引术,回家又认真练习了一次,周身舒畅,故借南山空同之笔将上述信息传递有缘人,忆己之旅也将尽心学习整理相关文字及教学视频协助推广"庄子导引术",如此瑰宝真是得知有幸.
感恩有你,恩典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