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作业
生活中,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
考这么点儿分,还不如去死!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你就是个吃软饭的!
我都是为了你好!
奇怪的是,这些如刀子一般锋利的话,往往出自父母、夫妻、恋人、朋友等亲近之人之口,它们像无形的杀手一样伤人至深。为什么这些人会不自觉的“杀亲”?为什么原本的爱和友好却以伤害的面目呈现?
这本书就是以看不见的暴力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了情感暴力的特征和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而提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法,最终帮我们摆脱看不见的暴力的束缚,更好的爱和被爱。
这本书的观点十分特别,看法很新颖,语言犀利透彻,是一本难得的佳作。它把很多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让人不敢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套路掰扯的十分的清晰。其实那种让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套路,有着施加情感暴力者的险恶动机。(这个动机有时候是施暴者不自知的)
比如有一些母亲会特意强调自己身为母亲的付出以此来束缚自己的孩子,她提出需求的方式总是间接的,因为情感暴力是用美德来支配他人,所以通常不会争吵。
不会变为争吵的争吵也是情感暴力。
母亲会对孩子说,随便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但是其中隐含的意思是,快去学习!孩子只好去学习。结果过一会儿,母亲又会对孩子说,想玩儿就玩儿呗!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会产生不满,但又没有办法对母亲说什么,只能默默消化心中的不快。这样的母亲是在逃避责任,孩子不管选择哪一边母亲都不承担责任。
母亲害怕孩子来责备,所以不会明说,快去学习!孩子自己选择了学习,反而还会说,想玩儿就玩儿呗!这是母亲的虚伪。母亲会根据场合变换立场,所以,与孩子间的关系只能变为不是争吵的争吵。
会使用情感暴力的父母非常狡猾,这种狡猾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不正常。孩子看起来享受着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却无论如何也幸福不起来。因为父母做事的原则总是摇摆不定,是孩子的头脑一片混乱,无法建立起统一的道德观、价值观。是他疲于应对,最后只能逆来顺受,盲目服从。
会使用情感暴力的人通常会让对方怀有负罪感。
比如母亲会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爸离婚了!或者妻子对丈夫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让你安心工作,我也会出去工作的。这种情感威胁会让受害者觉得,我对别人的不幸负有责任。于是施加情感威胁的一方会利用他人的负罪感让自己获利。
但是情感威胁不会就此止步,会逐步升级。开始情感威胁者或许只是要求得到同情,事实是,最后可能情感威胁的施加者要控制情感威胁的受害者的全部生活。
这种情感威胁特别常见而且不容易拒绝,常常让受威胁者痛苦不堪,无论他是拒绝还是接受都不会感到愉快!被这种威胁纠缠,必定会消耗生存的能量。让很多事儿都变了味儿,失去乐趣。
长期遭受情感暴力的人,渐渐的会丧失社交的能力,没有办法从情感威胁中逃脱出来。为了不被人指责、责难,他总是处在紧张的状态,没有办法和人真正地亲近起来。这样的人渐渐的失去爱人的能力,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对所有的事都会感到厌倦。害怕与人相处,心中不安和紧张感总是如影随形。长此以往,他就会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感到愤怒。即便跟喜欢的人在一起,也无法感到快乐。慢慢的就会成为抑郁症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怎样才能逃脱?
首先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明白对方这是在干什么?时常肯定自己,自己真的很了不起。
最重要的就是在交谈的过程中,不要只专注于对方的语言,还要关注对方的表情,要训练自己学会注意别人传达出的非语言性信息。其实说出来的话都可以不听。对方要表达的东西,不要用耳朵去听,要用眼睛去看。然后思考,这个人到底想要传达什么?
要想逃离情感暴力的施加者,一定要学会用心去看,并且养成习惯。一旦意识到自是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无论对方是谁,都要先逃走再说,在空间和心理上都与对方保持距离。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
这本书语言犀利,观点明确,态度严谨,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人性,是一本非常值得大众阅读,提高心理认知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