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读书笔记,要分享的是笔记侠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关于结构化思考的拆解和运用。我觉得实用性和可落地性很强,可以运用到工作中思考事务的具体层面。如果运用的好的,对个人逻辑性和深入性思考会有很大的帮助。
思考存在的某种结构,它决定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视角。
当面临复杂问题的时候,如何从结构的角度把一件事情看清,看全,有助于我们找到本质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的模型。
你会发现,同一件事情,10个人来表达有10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得到10种不同的反馈结果。究竟哪种的表达方式更清晰全面,就更容易被她人接收到重点。
一般来说,分析思考一件事情的结构有三种:
(1)时间顺序
根据时间轴来安排,从前往后推,把所有这条时间轴上的事情都罗列清楚,要做的事情也一目了然。
(2)结构顺序
按照不同板块来分也是一种在工作中很好的方法。
比如部门要做一个MCN机构。那么按照不同板块和结构来分,就可以简单分为负责签约KOL、负责内容审核把控,负责薪资结算、负责产品brief制作和优化反馈等等。然后再在不同的结构下面继续拆分,直到拆解完成。
(3)重要性顺序
按照事情的重要级顺序进行排序和进展推进
比如要做一个汇报的PPT,最重要的当然是汇报的内容要先确定,然后再制作PPT,其他的一些会议时间确定,参与人员位置安排等等,相对来说重要级没这么高,是可以排到后面的。这样子可以确保一件事情抓重点。
我觉得这三种结构没有好坏,就是看当下这件事情适合哪个结构来处理。
如果可以掌握结构化思考的能力,在工作中的表达输出一定是相对突出的。看事情会更加全面。
文中还提到了MECE原则。
第一是相互独立思考,第二是完全穷尽思考。
当具备这样的能力之后,不会被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所干扰,会更容易抓住本质。
要运用的好,光理解还不够,要有意识地进行结构思考能力的锻炼。如果是进行表达方面的结构化训练,很重要的一点是记住:结论先行。
我觉得这篇文章提出的这种能力是我个人所缺乏的,也希望将它作为我下一个阶段要提升的一个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