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跟朋友说我每天都在坚持写文章,她问我这样坚持有什么作用呢?
我说因为喜欢啊!
她说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我看你经常性地都在看书,然后埋头写东西,你是不是把太多的时间都用在了虚拟的世界上面,关注现实的世界太少了呢?
我问她,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呢?
她回答我说,你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专注于你现在应该完成的事情上面。
我跟她确认,那假如一天有8个小时的时间,我应该把6个小时的时间花在现实上面,然后有2个小时时间用于看书写作,你觉得这样子好吗?
她说,这样子是最好不过的了。过度沉迷于虚拟的世界里面会让你迷失了自我。
【2】
在很多人看来看书写作都是没有用的东西,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东西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很难产生什么直接性的经济价值。
虽然我觉得产生精神层面的愉悦也很重要,可是在很多人看来远比不上产生经济效益要重要的多。
其实看书写作也属于一项技能,你需要去练习才能够得到精进。我没有办法,用我自己来举例,其实看书和写作完全是可以实现经济自由的,只是我愿意为了这个目标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
【3】
因为今天朋友对我说的话,让我仔细地审视了一下看书写作这个爱好。我问自己,我是真的喜欢看书和写作吗?还是我一直在舒适圈里面打转呢?
文章写得好,自然就会有编辑看中,顺理成章地就会产生经济价值。可是写文章是一门技能就好像练舞蹈一样,每天都呆在舒适圈里面,只练那几个熟悉的动作,那么舞蹈永远得不到精进。写文章也是一样的,满足于每天的自嗨性写作,还得不到适当的反馈,根本就不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写文章也是一样的,文章不写半句空。在养成了每天都写文章的习惯之后,就要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文章能够有更加长足地发展。
【4】
就拿王小波来举例。看过王小波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语言非常的幽默风趣,而且他本人在写作的时候非常善于使用比喻和类比。他可以用非常浅显的例子就让你明白一个高深的道理。
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白居易这个诗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出自于他的手。他写的诗非常的浅显易懂,据说当他写完一首诗的时候,会拿到街上给小孩老人都读一遍,看看他们明不明白,要是不明白就会再去修改,把语言往通俗易懂的方向靠拢。
看多了大家的作品就会明白好的文章究竟是怎么样得来的。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里面都藏着他曾经看过的内容,所以读好书才能够写好作。
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我的语言界限,就是我世界的界限。”哪怕我最终不能够也写作来换取金钱,但我的世界阅读和写作而变得丰满,这便是我所收获的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