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那会儿,室友小莎经常会去姐姐家照看她的小外甥女,小外甥女名叫茵茵。
小莎经常跟我们她说要去接茵茵放学啥的,所以我们一直都以为茵茵是上幼儿园或者小学,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已经上初中了。
小莎每次从她姐姐家回来都是一顿吐槽,说她姐姐的教育方式差,还有茵茵的各种习惯差。
一个初中生,每天上学放学还得人接送,连单独坐公交车都做不到?好吧,就当这是姐姐担心她路上的安全好了。
小莎说茵茵每天上学要穿什么衣服都是姐姐提前搭配好的,如果姐姐那天不在家,那茵茵那天就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了。
茵茵每天的头发也都是姐姐帮梳好的,如果姐姐那天不在家,那么她一整天就会像个疯子一样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过一天。
还有一件特奇葩的事。
有一次,小莎在姐姐家吃饭,饭后茵茵主动要求洗碗,可姐姐竟然说:“你去学习吧,一会儿让小姨洗。”
小莎当时就懵圈儿了。
且不说小莎在姐姐家里怎么也算是个客人,她姐姐也太不拿她当外人了(小莎的这个姐姐不是她亲姐姐,平时也不怎么来往)。就说她姐姐的这种教育方式也真的是非常有问题的。
她经常听姐姐跟茵茵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我什么都不要你做。”
结果呢,茵茵确实什么都不会做,但问题是学也没上好。
“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我什么都不要你做”这样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在我看来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父母们,不要以为你们这样跟孩子说就是伟大,就是为孩子扫清了一切学习的障碍,就是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实,你是在害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那洗两只碗、扫个地、擦擦桌子什么的确实也不会耽误TA什么时间。相反,可能还会让TA体会到做家务的不容易,平时会懂得稍微体谅你一点。
可是如果你的孩子压根不想学习,那你一天24小时把TA绑在书桌前,不让TA做任何事,那也是没用的。TA的身体坐在那里,但是灵魂早已经飘出去神游四海了。
茵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每天除了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费心思去想去做的她,每次写作业都超慢,写着写着就走神了,需要小莎在一旁不断提醒才可以。
所以,父母,你所谓的为孩子好其实可能只是在造就一个低分又低能的人而已。
著名的“神童”魏永康有着许多惊人的事迹:2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差不多学完了整个初中的课程;8岁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13岁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魏永康在大部分重视孩子学习成果的家长眼里无疑是神一样的存在。
那么,这位有着如此卓越成就的学习大神后来怎么样了呢?
在读研的第三年,魏永康被学校劝退了。
他的母亲知道他被退学消息之后,竟然怒气冲冲地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说:“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一个母亲竟然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去跳楼死?我汗颜!
那么,魏永康被退学的原因真是像他妈妈说的那样,是因为“不争气”吗?
并不!
而是因为他在生活方面种种的低能表现令校方不得不劝退他这个高分人才。
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经常穿着单衣和拖鞋就出门了;只知道窝在寝室里看书,竟然忘了去参加考试……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导致他这个高分人才连硕士学位都没能拿到。
而这样的结果都得“归功于”他母亲对他的教育。
自魏永康小的时候,母亲就发现了他过人的天资,并因此而欣喜不已,把儿子作为这个普通家庭的全部希望。从儿子两三个月时,就教儿子识字,还读唐诗给儿子听,对儿子悉心教导。
这种“望子成龙”的心切本没有错,但后来他母亲的教育方式却显得过于极端了。
为了让儿子能够专心学习,母亲曾代劳他生活上的一切,甚至还喂饭给他吃。
13岁考入湘潭大学时,因为年龄太小,校方同意了母亲陪读的要求。但后来读研时,因为脱离了母亲的照顾,他的生活变得失控。并最终因为平时跟导师交流太少,毕业论文无人指导,没写毕业论文而被劝退。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魏永康的母亲那看似成功的教育方式实则是在造就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知道每位父母的初衷都是想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为孩子好一定要用对方式方法。不要让你所谓的为孩子好,实则是在造就一个低分低能或者高分低能的人!
学习固然重要,但却绝不应该成为孩子生命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