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梵高10|《梵高手稿》Part Four 1884-1887

(*注:文章旨在通过把梵高给弟弟提奥写的书信进行二次解读,更为客观、公正地诠释他作品中的热情和愉悦,纠正他在大众眼里长久以来的“疯狂”形象。)


前言

1884年初,梵高妈妈腿部受伤骨折,康复期间,梵高的照料使他和父母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梵高把一个废弃的洗衣房改造成工作室,之后便开始以当地纺织工人为题材。偏远尼厄嫩的蛮荒风格,给他带来了新的艺术灵感,并画了很多风景和描绘田园生活的画。

弟弟提奥似乎是第一个跟他提及印象派的人,彼时,印象派以其明亮的色调和革命性的技术正在巴黎声名鹊起。

1885年春天,梵高父亲突然去世。不久之后,梵高完成了他的第一幅代表作——《吃土豆的人》。这幅画代表了他过去几年中呕心沥血创作的精华和自学而来的绘画技巧成就。

《吃土豆的人》,1885年

同年晚些时候,他的一个未婚的女模特怀孕了,这使梵高备受猜疑。尽管他与此事似乎并无关联,但是当地人对梵高的看法还是变了风向。于是他便搬去了安特卫普。

在安特卫普,他研究了新国家博物馆中的大师画作。

1886年被安特卫普学院录取,但他粗旷的方式和自学者的个性,都跟当时严苛的传统环境格格不入,所以他很快就辍学了。

1886年3月,梵高出人意料地来到了巴黎。

尽管从那时起到1888年,梵高与弟弟提奥开始同住,书信大幅度减少。但是通过其他人的讲述和他艺术风格的变化,我们还是得以了解到,他结识了印象派的核心人物,其中有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埃米尔·伯纳德、乔治·修拉,特别是后者使用的点彩法,影响了梵高,使他的绘画技法趋于成熟。


1885年春天,梵高和《吃土豆的人》(下)

1885年春天,梵高的父亲去世。之后,梵高便沉浸于画农民围坐一起吃饭的场景。之后,梵高完成了他的第一幅代表作——《吃土豆的人》。


以下手稿包含了梵高对这幅画的一些解读:

[1885年5月初] No.405

“《吃土豆的人》这幅画很暗,比如说,白色部分基本上没有用白色颜料,而只是简单用了红蓝黄混合的中和色,这里用的是朱红、巴黎蓝和拿波里黄。混合的颜色呈现相当深沉的暗灰色,不过在画里恰巧呈现出白色的效果。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画的主题是一盏小灯点亮的灰色场景。灰色亚麻桌布,烟迹斑斑的墙,女人们还戴着在田间劳作时戴的满是灰尘的帽子,所有这些,当你眯着眼睛去观察,会发现它们在灯下的颜色呈现出更加暗沉的灰色,而灯尽管是橘黄色的,但看起来似乎比白色还要亮好多。

还有肤色,如果只是匆匆一瞥、不假思索,那皮肤看起来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肉色。当我刚开始画的时候,我混合了赭黄、赭红和白色来表现这种颜色。可是那个颜色太亮了,一点都不对。所以要怎么做呢?本来我已经精心画好了头部,但是立刻又狠下心来重画,现在你看到的颜色更接近带着泥土的土豆色,当然是没削过皮的那种。

其时,我想到了一句对米勒画的农民最准确的评价:“他笔下的农民看起来好像是用他们耕种的土地画的。”我看着农民们忙进忙出地劳作,脑子里一直浮现这句话。现在我也非常确信,即使你让米勒、杜比尼和柯罗不用白色颜料去画雪景,他们也有本事让自己画里的雪看起来还是洁白的。

说到艳丽的当代画,我这几年看得太少了。但是对于相关问题我却思考了很多。柯罗、米勒、杜比尼、伊斯拉尔斯和杜普雷等人的画风也很明亮鲜艳,但你可以从中看到每一个角落和深度,他们画得真是深入。

但是上面提及的这些画家,严格来说,没有一个人描绘的是当地色彩;他们沿袭了自己一开始就用的色谱,并加上了自己对色彩、色调和绘画的独到理解。他们笔下的光线以暗沉的灰色展现,但是在一幅画里经过对比,看起来依然很明亮,这是事实,你如果每天观察就能发现。

你要明白,我并不是在说米勒在画雪的时候不用白色颜料,而是说他和其他的色彩大师,如果他们想要并愿意这么做的话,就有可能像德拉克洛瓦评价保罗·韦罗内塞时说的话一样,“他画白皙美丽的金发裸女时,用的颜料就像街道上的烂泥”。“

田里的两个农妇(Two Peasant Women Working in the Fields)
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