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丁心 小金鱼
陈德明,74岁,江苏如皋白蒲镇人。
他的妈妈今年已经100岁高龄了。
在白蒲镇,陈家母子很出名。镇上的人都知道,陈家的这位老太太,不仅长寿,身体还很硬朗,洗衣、做饭样样都行,而且陈家奶奶还酷爱喝酒,每顿饭都离不了。更奇的是她不喝从外面买的酒,只喝儿子亲手酿的。
为了能让母亲喝到上好的黄酒,儿子陈德明特意种了3亩水稻田,用自家出产的稻米来酿酒。每个月,陈德明都要到镇上去买酿酒用的酒曲。十几年来,商店的服务员换了好几拨,而陈家儿子的身影却从未消失过。
陈洪氏,是陈德明母亲的名字,陈是夫家的姓,洪是娘家的姓。这个名字带着旧时代的印迹。
村里人都说,陈洪氏是个苦命人。她十几岁嫁到陈家做童养媳,其实就是使唤丫头。丈夫比她小7岁。好容易等到小丈夫长大,结了婚。26岁那年,生下了儿子陈德明。
但没想到,仅仅4年之后,丈夫就不幸去世。那一年,陈奶奶刚刚30周岁。在那个年代,一个裹着小脚的年轻寡妇,还带着个年幼的儿子,改嫁就意味着改姓,为了不让儿子受委屈,陈奶奶决定独自拉扯儿子长大。
最初的十几年格外艰辛,陈奶奶每天在田间忙个不停,遇上收获的时节,家里没有壮劳力,她只能点着灯,通宵去收棉花。然而,即便是不停地干活,家里也常常入不敷出。最困难的时候,陈奶奶把铜盆铁炉子都卖了,给儿子交学费。
陈奶奶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她的头脑里只有一个道理,“我一定要把我的儿子带大”,儿子就是她的信仰,是她能够把这个家支撑下来的精神支柱。
儿子也从来没有忘记过母亲的养育之恩,在陈家,对奶奶好是家教第一课。
这个不大的普通家庭,在当地也因此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74年相伴相守,母子间的爱已经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紧紧相牵的手,就是爱的最好表达。
陈德明一直记得,父亲去世后,只要出门,母亲就紧紧牵着自己的手,生怕他跌倒,生怕他被人欺负。
现在,母亲老了,陈德明也总是无时无刻地牵着母亲的手,生怕她跌倒,生怕她孤单。
陈德明的孝顺在十里八乡都传为佳话,特别是他的一个举动感动了很多人。
因为担心母亲晚上孤单,几年前,陈德明把妈妈睡了80多年的古董床搬到他和老伴的房里。
但很多人不知道,陈德明做得更多。
冬天的时候,他怕母亲冷,就和母亲睡在一起,临睡前把妈妈的小脚放在自己的胳肢窝下,为她取暖。一直等到母亲睡着后,他才睡去。
虽然一生艰辛,但陈奶奶身体一直十分康健,几乎从来不生病不吃药。百岁寿宴之前,孙辈们都回到她身边,纷纷表达孝心。
孙子要带奶奶去订制寿宴上的礼服。进了裁缝店,奶奶却犹豫起来。
“奶奶您选这个红色的布料吧,红色的漂亮。”
“选红色的不好吧?”
陈奶奶爱惜地摸着漂亮的衣料,却下不了决心。
村里人都知道,陈奶奶平日里从不穿鲜艳的衣服,这个习惯自打30岁守寡就养成了。
“哪有人不希望好看啊。也有人说啊,叫我别穿,叫我穿旧衣服。穿了好衣裳人要说闲话啊。”陈奶奶说。
陈奶奶年轻时容颜俊俏,算是当地的美女,但那个时代流行“寡妇门前是非多”的偏见,迫于世俗的压力,她30岁的年纪就早早结束了青春。
在孙子的坚决要求下,奶奶这一次终于答应穿一回红衣服。
穿上红衣服的奶奶笑得格外甜,她还特意从首饰盒里拿出了一串珍藏的珍珠项链,戴在脖子上。
红衣银发,这迟来的美丽,让奶奶年轻了很多。
“娘爱美”,儿子陈德明摸着母亲的头,宠溺地说。只有他,最懂母亲的心,也懂母亲为了他而做出的全部牺牲,所以他要加倍地报答和偿还这份爱。
奶奶的百岁寿宴很热闹,也很简朴。邻居和亲友都来为她庆祝,院子里欢声笑语不断。
最让奶奶高兴的是,曾孙女抱来了刚满月的玄孙。奶奶小心地抱着这个比自己小了整整100岁的孩子,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已经五代同堂。
也许是不习惯人前拍照片,陈奶奶显得有点胆怯,她总是望向身后的儿子,而儿子一直用眼神安抚着自己的妈妈。
这对母子相伴走过了74年的人生,从来没有分开过。陈德明对母亲的眷恋和珍爱,也如同儿时一样。
“妈妈都100岁了,我才74岁,我还年轻,我还是个小孩子。进了家门,叫一声娘,我就挺幸福。”陈德明说。
妈妈在,家就在。
妈妈在,我就是个幸福的孩子。
妈妈,我永远不想离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