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者也。”
凡事,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之前有预备就不会中断,没有预备就会失败;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动之前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走路之前先预备就不会走投无路。
处于生活底层的人,如果得不到上层人士的信任就不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上层人士信任就会有办法,得到朋友的信任就会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够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真诚是上天的法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天生真诚之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着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有了九条这样的通则,就开始对人的日常行动如何执行就有了行为规范标准。那么接下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实施呢?这里充分展示儒家的哲学思辨能力。一句话“豫则立,不豫则废”,何等经典,后面所有具体的展开都在为这句话做注解。也就是所有行动之前一定要确立目标,只有清晰自己想要的目标,而且不折不扣去践行,时刻明白目标是什么,才是最高行为准则。
接下来说到治理国家之要,对于位置低的人如何治疗国家就要先获得上层人的信任,这个大家都知道“朝中有人好当官”,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官场之规则,似乎源起于《中庸》,所以现在人在遇事无措时就会说中庸。再仔细看,后人实在把这段文字的意思彻底颠覆了。接下来就说到要获得信任,就要真诚,唯有真诚之人才会活得上层之人的信任,真诚来源于孝顺,没有真诚之心,孝顺之为何来信任。那么真诚于谁?孝顺于谁呢?
天生真诚之人必定有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符合天地之道,而非某人之要,要做到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辨是非才能切实可行。也就是为天下百姓获利才是中庸之道,才是真实目标,除此之外皆有私而不可为。现在官场潜规则盛行源于传承之人不细读古贤之言而断章取义,尤其《厚黑学》盛行真的就群魔乱舞。而华夏文明学得最好的反而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天皇之制从未变更,真正获得华夏文明之精髓。
国人聪明好学皆为利,何时再明古人之心方能成就千秋功业。幸福源于简单,这段文字简单到两个字“真诚”,再简单到一个字“善”,道尽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