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地提出高考改革。近年来,“寒门难出贵子”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认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学生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因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无论是从眼界、见识,还是课后辅导的投入上均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提并论,他们在高考中将很难脱颖而出。
近年来,为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不高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新政,如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切实提升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门。
然而,升入大学不过是个开始。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他们除了有经济方面的压力,仍然面临着各方面落后于人的局面。
除了教育以外,我们拿什么来谈公平?
对于前面所列举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来说,有一项最基本的公平是受制于政策以外的,那就是个人奋斗。
就如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一样,奋斗的素质也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只不过有些人忽视了他的存在。
蔡康永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告诉孩子,只有先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把握得住。
这段话是说,在该努力奋斗的年纪,你劝自己放弃,当你不如别人时,你凭什么埋怨自己出身不好,没有大富大贵的爹可以拼?
最值得你为之奋斗的是什么?
在年轻的时候,最值得为之奋斗的便是学习。在这个时代,没有生在大富大贵的人家,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前几年,大家一谈到读书无用,便喜欢拿韩寒来说事,认为他是最好的退学仍能出人头地的优秀代表。事实上,韩寒一直不认为自己退学是一件光荣的事,他甚至专门就这件事在网上做出澄清,他说:“我是退过学,但我没说过读书无用。”
他退学后,基本所有娱乐生活就是每周去书店买书,回来后认真看书,写文章,或者外出采风。他还说:“如果我今天退学,八成就是在打游戏和玩手机。”这便是他的奋斗方式。
如果一定要说教育的公平性,在中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进好的大学,学更多本事,最终改变生活,改变家族命运的可能性,一定比在发达国家要大得多。无论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你只要努力读书,最终成为科学家、院士、教授、公司高层、成功商人、政府高官,优秀艺术家等等等等,都是有着不小概率的。
而那些宣扬读书无用的人,那些动辄嘲笑富二代们不学无术的人,那些只会向教育考试制度开炮的人,不过都是懒于勤奋又梦想着天上掉金元宝能砸到他头上的人。
为什么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前段时间,知乎中有一篇热门问答,里面提到,有一群很年轻的工人,大约刚满18岁,他们每天站在流水线上做着枯燥的工作,早8晚8,每天辛苦工作12小时甚至更多,日复一日,除了拿着可怜的工资,他们的生活看不到任何改观的希望。
被问到“为什么在本该上学的年龄出来打工”时,除去一部分人是因为家境贫寒,出于无奈需要贴补家用,他们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上学太痛苦,不如打工赚钱来得容易。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受到的生活的苦是被动的,当你习惯了应对这种苦痛,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就让你麻木。
而学习的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的,是自找的。学习的过程便是逼着你开辟新的痛苦领域。
生活的平庸和细碎会让人感到厌倦,想产生改变的最有效利器,就是学习。
没有选择吃学习的苦,在很大程度上会让你吃到更多生活上的苦。——这才是大部分不愿意奋斗的人所面临的最可怕的恶性循环。
---致静宜,摘自欣乐土
(而且我相信你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