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里克兰是个安分良民、体贴的丈夫、慈祥的父亲和诚实的证券经纪人,他有风韵犹存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像芸芸众生一样,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备受子孙的尊敬,在度过这段平静的人生后,寿终正寝,入土为安。
然而斯特里克兰却突然离家出走,他抛弃了家庭,抛弃了一切。他说,他必须画画,仿佛被魔鬼附体了,他在伦敦和马赛有过一段贫困潦倒的生活,可真正让他痛苦的却是一种束缚,后来他到塔希提岛上生活,在那里画画,在那里死去。
写在前面的话:
读完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说不出的悲伤和感动,有的读者直接辞去工作从事创作。作家毛姆用最残酷的现实,描绘了最浪漫的情怀。斯特里克兰死了,一切都结束了,他终于可不用画画了,他自由了,远离了肉体的桎梏和精神的折磨。
很多人将这本书的主题解释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觉得这种见解略显肤浅。这不是一个伟人的传奇故事,更不是普罗米修斯式的悲剧,斯特里克兰从生到死,都没有与自己的命运相抗争,相反,他并不在乎自己的命运,他想画画,只有将体内燃烧的激情画出来,才能获得平静。
斯特里克兰的生活古怪而可怕,性格孤僻而乖张,但他的命运则催人泪下。西方人是信仰上帝的,但他显然并不渴望得到救赎。他渴望的是一种精神世界的美,一种如梦似幻的境界,我从不认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但他一定是一个遵循自己内心的人。
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不应是他人眼里的成功人士,而是你是否忠于心中的自己。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但他的心从此自由。
斯特里克兰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令许多人羡慕的生活,但他知道这种羁绊会成为他绘画最大的障碍,他渴望那种心灵的自由。大多数人度过平庸的一生,作者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们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妄不羁的旅途。
一个爱上斯特里克兰的女人叫布兰琪,她残忍的抛弃丈夫不顾一切的追随斯特里克兰,她愿意付出一切,甚至暗示可以出卖身体养他,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在斯特里克兰离开她后,布兰琪自杀了,她的爱注定是悲剧,原因只有一个:实际上布兰琪真正爱的人还是自己。
陪伴斯特里克兰走到最后的女孩叫爱塔,她有一颗纯洁的心,她只是单纯的爱他,但跟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爱是干净的,不会给对方任何压力,不期望对方作出补偿。颇有一种“只要你过得好,我愿备胎到老”的情怀。她没有用爱情禁锢斯特里克兰的自由,反而给了他更多的创作空间。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一心。
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我认为这本书另一可贵之处就在于对复杂人性的刻画。
斯特里克兰太太具有一切家庭主妇的优良品质,不仅把家庭内部打理的仅仅有条,还帮助自己的丈夫做好社交活动;但她也是现实的,她和那个时代的人一样,爱慕虚荣,注重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知道丈夫为了梦想而抛弃家庭时,憎恨、恶毒、绝望,又巧妙地利用大家的同情为自己带来利益。
斯特罗夫热爱绘画,却没什么才华,但他对画作见解独到,当时只有他认定斯特里克兰是绝世天才。他是个老好人,无私的帮助斯特里克兰,甚至有些窝囊。他对妻子布兰琪的同情,却深深的伤害了她,她也许喜欢斯特罗夫,但潜意识里却满怀恨意。
在经历了残酷的背叛后,斯特罗夫依旧原谅了斯特里克兰和布兰琪。我觉得他对布兰琪的爱纯属情感泛滥,他真正的爱人只有艺术。
而斯特里克兰可以说是所有矛盾的结合体,他的为人毫无疑问是低俗的,脏话连篇、行为乖张、冷酷无情,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却很高雅,不愿让绘画成为世人的玩物;他是痛苦的,不仅是身体的折磨,更是心中野兽的挣扎,那种被困在某个笼子里绝望的咆哮,他也是幸福的,一种追寻伟大神秘的快乐。斯特里克兰身上表现的,是精神与物质、个体与社会苦苦挣扎。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它支撑着我们步履蹒跚的走到今天,我们有时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尔虞我诈中委屈,在勾心斗角中世故,在茶米油盐中蹉跎。我们不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无力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我们生到世间没人知道是为了什么,死后没有人知道要到哪里去。
《月亮和六便士》一书,并不是让所有人放弃一切,去追求梦想,毕竟现实中有太多东西无法割舍。它更大的意义是告诉我们,当我们兜里只有六便士时,也不要忘记抬头看一看月光,毕竟还有一个梦想值得我们去追寻。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月亮和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