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丰子恺先生,就是从这一张画开始的,那是十多年前。
几把茶壶,一张竹桌,一道帘子,一钩新月,淡淡的笔画,勾尽了曾经热闹的相聚,也画尽了人散后,心中无名的落寞。“人散后,一钩新月凉如水。”多好!那时的我,正值多愁善感的年纪,又一个人第一次远离家乡求学,心中的块垒就像这幅画一样,天凉好个秋!这种感觉,直到如今仍然刻骨铭心。
后来,又见过丰先生一张画。瞧!
多么可爱的孩子!竟然能想出如此好玩的东西。我要为这想象力击掌了。童心的世界真是令人折服!
于是,就喜欢上了丰先生的画。曾经搜索过,为每一张搜到的画所赞叹!于是,就喜欢上了丰先生的文字,干净、利落,没有半点做作,一如他的画,以简单的文笔勾勒出全景。没有大量的比喻,也没有繁华的词藻堆砌,只是讲述,平淡中一如江南的石门湾的水。
后来,就不读先生的文字了。丝竹乱耳、案牍劳形算不上,手头的杂事也颇多了,心就烦躁了。茫茫然地、忙忙然地就遗失在那个世界里。
在书店逛,很久没有这样一本本地翻阅了。《教师日记》,丰子恺著。一个名家是怎样当教师的?是怎样生活的?好奇心让我翻开一页,恰好比较短,只有几行:
“”
我仿佛看见郊外的杨柳、春草、碧水,父亲带着小儿正欢蹦在田野里。天蓝了,心乐了。多么好!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灯下,打开书页,一如我喜欢的风格,淡淡地道来。原来,教师的生活是可以这样有追求的,可以这样充满忧思的,可以这样平淡却依然执著的。
先生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国家和民族正值日寇蹂躏,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先生辗转南北,为稻梁谋,却仍不失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先生以笔作武器,一次次发表抗战宣言,一次次申明“还我缘缘堂”,为前线取得的胜利战果而欢欣鼓舞,为人民的苦难生活而蹙眉。虽生活在这样的困境中,先生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专业。课堂上,先生一次次示范,一次次告诫诸生美术原理,坚守理想;生活中,先生不断笔耕,写下文字,画下诸多作品,或赠友人,或寄情怀,或为抗日,不失本业。
先生为新枚的诞生而喜悦,为友人的慷慨相助而感激,为儿女的生计而担忧。爱家庭,虽奔波却仍然没有半点激愤之言,处之泰然。
先生也为自己找到快乐。买点玩物,购得小吃,与友人相聚,为孩子的先生作宴,郊外游走……寄情于山水,也算是苦难中的一点安慰。
有点絮絮叨叨,却不失逻辑与赤诚,这是读完《教师日记》后的感觉。也许教师的生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毫无风生水起的概念,却又不失对“教育救国”的一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