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找到一种有效的观察“形准”的方式,降低对辅助观察工具的依赖,进行自主判断。
预期结果:纠正小色块形不准的问题,提升判断&修改速度。
知识理解:
操作设想:
- 用4个大色块对整个画面做第一印象概括。由“深”至“浅”依次为 紫、粉、棕、绿区域。
- 用简洁的“短直线”概括色块的“形”。停下来,借助尺做第一次较形。
- 由浅到深依次铺色,每完成一个色块,退远后用眯眼观察形是否大致准确。
- 全部完成后,用硫酸纸矫正大的形。
- 用色块画法区分出简易模型,肩部 & 头发;这一步要把光源对色块的影响考虑进去。
- 对照原图,观察色块的位置,比例大小是否准确;中线的位置&倾斜度是否正确。
- 用色块画法结合“实用1.0”的思维,确定五官色块。
- 用脸部五官三角形判断五官是否正确。
- 继续结合光源拆分头发 & 肩部的面。
作画步骤:
- 线稿。
这次的线稿我用了练字的练习方式,先用眼观察旁边用硫酸纸临好的线稿,徒手画出线稿后,再与硫酸纸矫形。我修改了四次,不断对比矫形,因为第一次是看准下笔的,所以误差不大。(先前直接用硫酸纸定点找形。)
- 铺大色块。
铺完后,退远后观察发现a.脸部颜色浅了。解决方法是用海绵蛋把脸部色块压重一些,并将后一个重色块也稍微压重。b.原先的肩部色块归类有误差,应该和脸部属于一个色阶整体。原因是没有退远观察,而是对着Ipad直接判断。解决方法是:这部分色块不压重,留待下一步区分面时提亮。
-
简易模型。
这一步主要把眼部区域的位置,角度和比例确定准。顺带找了一下鼻子&嘴的位置。三者一起确定能帮助我判断眼部位置是否画正确,并做调整。发现一开始鼻子位置定低了,做了调整。
- 根据实用2.0细化脸部色块。
画前停下来思考了一下,确定作画步骤。考虑到后续的修改,先提亮色,在这过程中要考虑光源对模型的影响。在压重色前,再次确认之前提亮的区域型是否准确。针对一些颜色边界比较模糊的区域,先选择压一个次重色,观察整体肯定后,再压重。
到这一步后,眼睛的刻画我有点画不下去了。主要是画出眼白后,就明显感到和原图不像,失去刻画动力。这时,我选择先把不像的地方涂抹掉,再次检查原因。发现两只眼睛画扁了,另外右脸部在修型的过程中往里收了。
-
区分头发&肩膀块面。
根据颜色和光源区分块面。在区分肩部时,加入对骨骼块面的认知。
小结:
对比第一次作画,觉得自己操作思路更清晰了。因为,画前分析和方案都是根据目前自己的能力所设定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针对把形画准,提升观察能力的方向去加强训练的。所以,这次在操作上,先思考了一遍目前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在每个操作阶段,遇到问题后,先停下来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思考解决方案,做不断尝试。针对更小的色块形准把握上目前还未找到针对性的方法,所以决定先停笔,等周末时再研究一下。
老师点评后,发现自己的色块归纳法没有严格按照三阶---五阶---七阶去严格推进。套模型时也比较随性。所以操作到第四步后让画面的推进有点不伦不类。问题出在自己在那时没想清楚到底要如何把模型和色块画法结合到这张图上。
第二轮画前思考:
预期结果:找到准确观察小色块的方法,把小色块的形找准的同时,体现出颜色层次的细微变化。
知识点理解:观察&操作原则:由大到小,逐步推进。
- 起形:用眯眼观察法将画面颜色概括为亮,灰,暗3-4个色阶里。
铺色:在形准的同时,要考虑后续操作的便捷性。
Eg:重色区域铺色
- “减法铺色”: 重色一次性压到最深,后续颜色做减法,逐步提亮。
- “加法铺色”:先压一个灰色调,后续颜色做加法,逐步加重。
- “加减法铺色”:先压一个次重色,后续压重色,提亮色。
具体采用的方法要根据原图观察得出,取整体颜色的平均色,效率最高。
- 色块画法与模型的结合理解&表现。
因为小女孩的皮肤比较光滑,所以画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强套模型,而是要根据原图观察,和对模型思维的认知,把一些认知里的面通过色块观察合理的作表达而非强行表达。
刻画阶段---作画步骤:
发现问题:
形有略微的偏差。脸的比例是4:5,修改的过程中变成5:6,后经老师提醒又改回来了。五官中的右眼跟着画小了,左眼与脸的边距略偏右,鼻底画高了。
原因:
画的时候盯着局部去判断形准,而没有结合大面去观察。判断和作画时,没有考虑跟多的参照点去校形。
解决办法:
把脸部左侧稍往右缩,略微拓宽左脸。鼻底往下略微加大。右眼往上略做调整。
发现问题:
自己在修改的过程中,右眼的眉毛和眼睛都略低了,左眼也低了,导致整个脸部看起来比原图要小。
原因:
自己对细微的位置高低还是难以用肉眼观察到,需要借助Ps及辅助线更精准的去矫形。
解决办法:
多对比,多观察。还是要先把大的形练准,然后逐渐培养自己对小色块形准的观察敏锐度。
到了这步后,发现自己对形的观察尤其是眼部小色块的观察重复出现形的偏差。所以做了以下练习,提高三项基本技能,顺便复习了下模型。通过以下练习,发现自己对带有倾斜度的色块会出现较大的判断偏差,之后还要多通过小色稿改善型不准的问题。
最终效果:
小结:
在绘画的过程中要讲究精力管理。因为自己一直没有解决形准的问题,所以在操作中一套用模型会更容易顾此失彼。时间一长会感觉比较累,绘画节奏越拖越慢。解决方案是给自己限定时间,时间一到无论画成什么样都停笔。然后,在绘画的每个步骤里,都给自己安排一段休息时间,也能让自己重新审视画面效果,进行校正。
一幅画的精致和写实程度和其色阶有关。比如小女孩的眼珠,一开始,我只分了黑白亮色阶,眼神就显得呆板。后来,通过放大原图后,我看到更多色块与色块间的微妙变化,在画面上做了恰到的表达,眼睛瞬间灵动起来。
自己对一些五官面的拆分掌握还是不到位,没有经过分析就直接抄颜色了,导致反复修改,效率低下。解决方式是下次在画的时候遇到对五官色块&面拆分拿捏不准的情况时,把它先独立拿出来进行面的拆分与分析。思路清楚后,重新在原图中进行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