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环境好、景点多,来过的桓仁旅游的人都知道。但大家多是奔宣传广告上的热门景区旅游,却忽略了一处非常有探访意义的地方——米仓沟的将军墓。
对于抱着游玩心态的游客来讲,桓仁景点那么多,随处都可以玩上一天,将军墓也许不是个好去处。但是若论历史文化的厚重程度,则非将军墓莫属。
我约了厂里一个叫王君来的小伙一同前往,因为他家离将军墓很近。说来也不怕他不高兴,能把厂里的叉车开得溜溜转的小伙子,竟然连自行车都不会骑,谁信啊?还不由你不信,真的。这样我们就要找个有车的人拉我们去,十多里的山路不能走啊。
厂里有个小名叫老逮子的,为什么叫这小名不知道,也许小时候能吃吧。不过他有个赫亮的大号叫孙凌宇,咋样,想到孙悟空了吧。还别说,他还真是个闲不住的人。干啥活都不怕脏累,干完还要帮别人干,实在没事干了就这走那逛的没一点消停气,有点小孩多动症的迹象,不过孙凌宇可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只是他就这个习性了改不了。
老逮子用他的三轮车,拉着我和王君来一路上过桥翻岭的自不用说,不到半小时就到了米仓沟。
米仓沟,顾名思义就是产粮的地方。说点题外话,米仓沟的大米在全省都是有名的。为什么不说全国有名呢?因为别的地方根本没机会吃到这里的大米。早在清朝代,这里出产的大米一直做贡米,是给皇帝吃的。由此可见,这米非是平常稻米可比。我刚到这地方的时候,也是觉得这地方的大米特好吃,好吃在哪却说不出来。
要说桓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就是好,时处盛夏,一路上树木参天蔽日,但地上却是杂草丛生。还好在路过王君来家的时候拿了把镰刀,老逮子挥舞着镰刀在前面给我俩开道,我们趟着齐腰深的草丛、驱赶着头顶上成群的蚊虫,小心翼翼地接近将军墓。
我去过吉林集安龙山脚下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那里是高句丽王朝的第二十代王的陵寝。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雕刻而成,其势颇为宏伟壮观,想必米仓沟的将军墓也该如此吧。
没来时看网页介绍,米仓沟将军墓“属国家级保护风景区,位于辽宁省桓仁县雅河乡米仓沟村北500米处的一条山岗上,它的周围内弧形分布着13座封土石室墓,有的墓室内存有壁画”等等等等,就迫不及待地想一探尊容。谁又能想到竟是这样一个荒凉偏僻之处,真让人有点后悔此行。
披荆斩棘,我们终于来到了将军墓近前。说是将军墓,实是一组墓葬群。当地政府部门用铁丝网以将军墓顶部中心为基点,向东一百米,向西五百米,向南三百米,向北一百米圈了一个保护区。
钻过铁丝网,走近最大的陵寝,看建造风格和集安将军坟差不多算是同时期的建筑,墓穴的向口朝西偏北,是一座大型的封土石室墓,像一只倒扣的斗,只因天长日久,雨冲水涮,楞角圆钝了,形状渐渐近似了圆丘,
老逮子此时对墓里面没有一点兴趣,要留在外面,我和王君来打开手机手电筒,像小说《鬼吹灯》里描述的“摸金校卫”似的向墓室内一步向前探索。
这座封土石室墓由甬道、耳室、墓室构成,甬道两侧分别筑有南耳室和北耳室,甬道东端是墓门,上有门楣、下有门槛。两扇石雕的门扉,横七竖八地躺倒在地上。
顺墓门向下第一段阶梯,甬道及耳室均以巨石精雕砌筑,虽然外形还在,损毁坍塌的痕迹。说是壁画墓,年代久远又缺乏保护,只能看出有点壁画的印迹罢了。
下到第二段阶梯,里面的甬道侧室还算完好,壁画也能看出点模样了,只是我不懂绘画,欣赏不来这些莲花云字卷似的图案。欲待往前走,王君来不干了,吵着要出去。他这一吵在惹得墓室里回声四起,让我的心里也直发毛,就一前一后的退出石室。
出墓室登高眺望,将军墓紧临浑江南岸,浑江好似绿色玉带蜿蜒流过。从这里溯江北上16公里,就是高句丽建国都城——五女山山城。将军墓封土高大,墓室宏伟,能葬在此处的墓主人应是地位显赫的贵族或具有更高权势的皇家人物,这些就留给考古学家去研究吧。
离开将军墓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将军墓古迹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正该算做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怎么就没能真正加强保护呢,使这样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日渐磨灭,成为记忆中的历史而慢慢消失在无情的岁月中。
20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