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最能体现应聘者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就是个人经历版块。那么对于没有实习经历的小白,简历该怎么写呢?
小路惭愧地收起凑了三行字的简历,四处取经,终于找到一个实用小技巧--充分利用JD。下面和大家分享具体操作步骤。
01 仔细分析,提炼能力
JD是job description的缩写,即岗位描述。参考JD做简历,是提高简历实质优势的捷径。需要认识到,应届生的实习经验,对于目标岗位来说,往往显得小儿科。所以,用人单位对其工作经验基本不抱希望。HR最希望挖掘到的,是你与岗位匹配的能力。而JD就是挖掘能力匹配度的武功秘籍,招式分三步:
逐条分析,提炼能力关键词
分类归纳,形成岗位能力模型
把握重点,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
下面,以字节跳动“电商用户产品经理实习生”的JD为例,我们练习一下。
第一步,逐条分析,提炼能力关键词,得到下表:
第二步,分类归纳,形成岗位能力模型,得到下图:
能力模型的结构是不固定的,需要我们基于平时的信息积累来判断。一般来说,通用能力是基础,贴近岗位日常工作的能力更高阶。对于本模型来说,需求分析,数据分析就属于高阶能力。
第三步,把握重点,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
我们很容易发现高阶能力是重点。在简历中,要将需求分析,数据分析体现为核心竞争力,告诉HR,你就是他要找的人。
举个例子:你有在英语课上做演讲的经历。
此时,没必要强调你的口语流利到爆,而要把重点放在,通过调查同学们(用户)的兴趣倾向,来确定演讲主题。你的需求分析和数据分析能力,就体现在调查过程中。
02 语言凝练,重点突出
明确内容以后,语言描述也十分重要。HR看简历的速度,可能会快到你怀疑人生。语句逻辑结构一定要符合HR阅读习惯,让人扫一眼就看到亮点,HR不会去读第二遍。
STAR法则是面试官的一种常用工具,用来收集面试者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四个字母分别代表情境(situation)、目标(target)、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它的思路不言而喻,即一定情境下,面试者针对什么任务,采取什么行动,得到什么结果。
其中,情景和任务可以合并或弱化;行动是关键,是能力的体现;结果要量化,最好用数据来表示任务完成效果。
小路认为,HR经过长时间工作的历练,思维惯性已默认使用STAR法则,那么我们就按照该逻辑来安排语句结构。
结合前文讲的例子,用STAR法则表述,可以是这样的:
使用GA工具独立分析133份问卷调查数据并形成研究报告,成功定位同学最大兴趣点,所设计演讲获得65位同学投票支持名列第一。
GA(Google Analytics)是一个常用数据分析软件工具,在一些产品岗JD里有明确要求。这提示我们,其它大厂的JD,也是优化简历的参考。还有一点,软件的使用,可能是最容易补齐的短板,大家要抓住机会。
03 格式规范,排版简洁
按照01和02的方法罗列简历核心内容后,就是格式和排版了。小路总结了两个原则:
保持一致
字体要一致,字号、标点使用要统一,同级内容对齐位置要一致。
删繁就简
简历内容多,未必是优势。“简单”才能突出重点。颜色使用不要超过2种。小路认为,除了照片,白纸黑字就够了。网上有很多制作简历的网站,大家可以参考。
04 反复优化,求助高人
没改过3遍的简历,不是一份好简历。随着信息储备越来越丰富,大家制作简历的水平,也会逐渐提高,所以没事多看几遍,总能发现问题。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尽量让高人帮忙把关。高人不是指成绩好的同学,是指专业人士,比如HR,或已经在产品岗工作的学长学姐。怎样找到他们?小路总结了4个方法:
人脉积累
多和同届或高年级同学交流,世界很小的,兜兜转转才发现,原来大家都认识。
宣讲会
大厂宣讲会,一般都有校友和HR参加。
咨询服务
关注学校信息,每年就业季,学校往往会邀请HR,提供就业咨询。
领英
领英是一个很大的职场社交平台。大家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的校友。如果,他刚好在你的心仪大厂工作,就试试联系他吧。
以上是小路学习笔记,产品岗求职学习笔记持续输出中。「路人十六」微信公众号,愿你顺利拿到产品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