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自己塑造自己,把隐藏在心中的大卫雕刻出来。人与人之间,每个人都有做出自由选择的能力。不要被你周围的人限制,也许你对别人的听从只是觉得未来过不好还可以找个人来替你背锅。现实却没有人可以替你经历这些选择,这些结果;其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只能你自己承受。
很多人都会为你好,但为你好是不是对你好就是另外一回事。“爱啊爱,头上苍天在,我们都在以爱之名搞破坏。”比如你的父母、长辈。往往希望操控你的选择,渴望你按着他们的期待做出选择和决定。坚持自己的选择总是需要一些勇气和决心。当你不假思索的顺从选取别人眼中的好,最终每一个“好的选择”可能给你自己拼凑出来一个巨大的悲剧。
面对家人、朋友、亲戚:不同的选择之下是不同的观念对抗。每次回家看望亲人,我常常能够感受到一些性别不友好的阴影笼罩在长辈们言语的上空。当强奸案发生时,会有人告诉你不要穿“太暴露”的衣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仿佛说你出门的时候应该遮住全身,以免让男人沾染上邪恶的思想。当你试图讲述女性权利,他们眼中那仿佛等同于将自己至于危险之中,让异性更加随便的对待你。虽然亲人已经在城市之中生活多年,但我依旧悲哀的发现陈旧的观念宛如除不尽的杂草一般牢牢生长在人们心中。
你需要在三十岁之前结婚,拥有一个婚姻才算是过好自己的人生。甚至觉得只有结了婚,你才能有性生活。你得嫁给一个年龄相近且社交和经济背景相配的异性,天哪,就连身高也要合适,不然他们就会在你背后说坏话甚至群起而攻之,威胁说不来参加婚礼。结婚后你要照顾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举出来一些不成器的人和她们母亲的“失职”,说的像他们的毛病都是他们母亲的过错。
他们希望你过上一个好人生,不过方法确实让人一言难尽。“这些都是活了这么久的经历阅历看到的规律,比你有经验。多给你看着,要不然到时候就会遭苦。”暗含的潜台词是:守规矩听话,好生活在眼前。如果你不守规矩/规律,迟早栽坑里。之所栽坑里,是因为你坏了规矩/规律,到时候不止你甚至就连你的孩子也要付出代价。
可是,这个思路的关键问题在于即使你丝毫没有破坏规矩,你依然会付出代价。你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因为某人想要你这么做,然后保不准某人又会打翻它。
这压根不是规矩不规矩的问题,天底下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所有人而皆准的“规律”。慢慢的,一场场的交谈,在他们眼中我似乎瞥见一件爬满虱子的华丽衣袍。“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经济支持也要断掉。”先有经济独立,才能有人格独立。多么重要的一句话。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一个空洞又自大的世界,以及让这样的世界合理化的意图。
我很好奇他们渴望学习接受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保持学习读书一直到现在。从一开始的老年机到现在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也会刷快手抖音;一大把年纪照样炒炒白银股票。但是,似乎并没有学到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意义。还有他们似乎并不希望你获得自由和平等,他们自己没有得到便同样不相信你可以。毕竟你不守规矩,乱来;必然会付出代价的。
别人做的什么选择,都和他人无关。因有因,果有果。自个的善恶,自个了断。听从他人,做出了违背内心的选择,结果最后竟然还不是那个叫你这么干的人来替你收拾的烂摊子!他们“好心”办坏事,尝味悲欢离合的你有苦说不出。
我们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期待的是自由之上的幸福美好,而不是“到底意难平”的恶之花。我们应该经历内心想要的选择,雕刻自己心中的大卫,因为你终究凿不出别人眼中最美的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