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商道,首在明取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如今大家都喜欢自拍。一些长于此道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心得,自拍绝对不能正面来,那是证件照,不管是水平还是垂直,都要侧一些,比较舒服的是三十到四十度之间,因人而异。这样一种实践经验,实际上还是蛮科学的,因为它对应的是西方美学上的著名定律——黄金分割。
所谓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这个定律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有着神奇的效果。比如,雅典巴特农神庙、古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法国埃菲尔铁塔,都包含着1:0.618的比例关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些世界名画,据说也同样应用了黄金分割比例布局。又如跟美学、艺术八竿子打不着的股市,也有人依据黄金分割推算出,在行情发生转势后,无论是止跌转升或止升转跌,以近期走势中重要的高点和低点之间的涨跌额作为计量的基数,将原涨跌幅按0.236、0.382、0.5、0.618、0.809分割为5个黄金点,股价反转后的走势,最有可能在这些黄金分割点上遇到暂时的阻力或支撑,其中黄金分割线中运用最经典的数字为0.382、0.618,极易产生支撑与压力。
由此可见,在西方世界,不论是抽象还是具象,都力图用数字、模型、逻辑来加以推演论证。就以美学为例,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数字化的的秩序、比例和尺度,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而且构成了宇宙的和谐。美,就是从这样的和谐关系中产生的。那么反过来说,丑自然就是打破了这样的固定关系。可以说,这样的观念一脉相承,最终形成了一套又一套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数学模型,美学如此,更不用说商业层面了。
而在东方,尤其是古代中国,则完全是另一种认知。类似美丑这样的对立概念,其实都是由无中所生的双胞胎,因此,它们的关系并不是楚河汉界式的绝对对立,而是相生相对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道德经》的第二章就很有意思。转成白话文,大意就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认识到美,是因为有丑作为对比;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认识到善,是因为有反面的不善来映衬。所以,"有"与"无"相生共存,"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映衬,"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配合,"前"与"后"相互呼应——这些对立的"名",就是这样相反而又相成,相互作用乃至相互转化。因此,圣人行事,不必执着于名声显赫、轰轰烈烈、四方呼应,只需体认、顺应、利用事物本来的变化规律顺水推舟,于轻描淡写间,就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务,且功成无需名就,甚至成功不必在我。越是不纠结于功名功业,光风霁月,能舍能让,反而越是容易获得更大的空间,越是容易受到接纳、肯定、传颂、回馈。这也就是所谓不求所得,反而无所失,在在皆所得。
之所以要细说这一段,实际上它涉及到商业起点之后的第二大问题,如何评判、评价接下来的商业行为的取舍得失,也就是商业价值与价值观。我们知道,商业与军事一样,是最重进取和收益的行业了,但是这个不断进取不断追逐的过程,实际上是以有限的能力和资源,锲而不舍地追逐近乎于无限或者说无上限的利益和愿景。在这个过程中,正是因为成本的有限性,因此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取与舍、进与退的艰难抉择。这样的抉择,加上个人素养心智的有限性,很容易迷失于战术目标或是眼前所见,而忘却了战略方向与客观的自我评定。因此,如果说《道德经》的第一章为我们的商业生涯设置了哲学起点,那么第二章,这是为商道设置了靶标和路标。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