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流量大树,美团的“低价拓客再升单”把戏就能屡试不爽?
去年12月,一名ID“漂移神父”的作者发布文章《我被美团割了韭菜》表示自己被美团“大数据杀熟”了,引起一众用户热议,诸如“美团再见吧”、“反垄断还是有必要约束一下企业”的发声屡见不鲜。该作者表示自己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点相同商家的外卖竟然配送费有4元的差距,原因是一个账号是会员,另一个账号是非会员,但并不是我们正常想象中说会员会更加便宜,反而是开通会员的账号支付的配送费更高。
这让该用户十分气愤,明明自己开了会员成为更具有“粘性”的用户,为何反而成了被“价格歧视”的一方?该事件的发生也引起了一众围观群众的声援,不少用户也发布信息表示自己测试也遇到了这种情况,要向美团外卖讨个说法。对此,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中提到的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用户实际下单的配送费,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受影响”,但这一解释仍未得到用户的认可,并对股价造成影响。
低价拓客再升单,对于初级阶段业务的助益不可否认,但消费者并非冰冷的大数据,是有感知的,不会一直为这种流量把戏买单。但深谙流量之道的美团却不信邪,想在医美领域复制这种把戏,以期在初级阶段得到突破。
据南方都市报相关报道,打开医美APP,用户均可直接下单线下医美机构的医美项目。下单页面通常会显示现价和原价的对比,并打出“限时抢购”“今日优惠”等醒目标签。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各大平台给出优惠价格,但不少消费者透露,线上下单付费后,到店往往还会消费不少。
广州一高校表演系女大学生艾同学告诉记者,她身边的朋友会在医美APP上购买一些“轻医美”项目,如水光针、光子嫩肤等。“正规一点的医院不会很坑人,但是会引导消费,告诉你一针不会有效果,或者效果不牢靠。”艾同学告诉记者,即使占了“首单优惠”的便宜,到店后还是会被推销,然后持续花费。”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在美团曾遭遇类似经历。某消费者称:在美团上买的体验套餐,但是在做完体验后被推销各种套餐。6800是售后卡的钱,当时说是包含祛痘祛黑头什么的,13200是做微雕的钱,当时没那么多钱就说给我定制一个套餐可以做5次,但是做完一次之后继续向我说明需要补齐套餐。
事实上,这种“升单”行为已成为部分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和整形医院之间的常规操作。各大APP打开就有很多9.9元、99元这种项目,但其实在医美行业,平均一个顾客上门,无论消费与否,算下来机构都在其身上投放了不低于7000的广告费,也就是说,如果没办法让客户升单,那么机构就肯定亏损。
有人说,做生意,就是在经营自己的人品。对于企业,又何尝不是?低价拓客再升单,之所以被称为“流量把戏”,归根结底是因为这是一种障眼法,只能帮助企业收割一时红利,并不是长久之计。美团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依托实力寻求发展,而不是靠流量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