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淄博7月14日电(通讯员邢嘉轩)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红色旅游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与保障。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红色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红色旅游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广大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实施红色文化课程建设、开展系列宣讲活动、举办红色旅游品牌活动以及提升红色教育服务水平等举措,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沂风溯源”实践团开展了“登孟良崮,缅英烈魂”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体悟革命精神。
上午十点左右,志愿者们乘车沿着蜿蜒的公路上山,到达售票处,开启了登山之旅,为了更好的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们选择徒步走山路的形式重走革命老路,体会先辈艰辛。爬山途中志愿者们秉持“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原则,走走停停中深刻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易,认识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志愿者们互相帮助,最后成功登顶,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深了志愿者们之间的关系,将团队精神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攀登孟良崮的石阶,在盛夏蒸腾的暑气里蜿蜒向上。每级台阶都似在考验意志,汗水湿透衣衫,喘息随脚步愈发沉重。当脚步踉跄时,突然懂得:当年战士们负重冲锋,这山路的艰辛,正是历史的缩影。社会实践中,我们丈量的不仅是山的高度,更是对革命先辈奋斗的共情——每滴汗水,都化作对红色精神的敬畏与传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邢嘉轩摄
一位大叔主动凑上前来。他指着远处山梁,眼眶渐渐泛红:“俺爷爷就守在那片石头后,子弹嗖嗖飞,他攥着刺刀没退一步……”这些带着祖辈体温的细节,让史书上的文字骤然鲜活厚重,调研团每个人都觉得,这趟来值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坤摄
松林筛落的阳光下,红色标语诉说着精神脉络。登顶时的汗湿衣襟,让我们对“沂蒙精神”有了更具象的体悟——原来先辈们的奋斗,恰如这爬坡的坚韧。作为志愿者,我们在标语前凝思:将延安、井冈的精神火种,融入实践的步履,让红色传承在新时代的汗水中愈发炽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邢嘉轩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孟良崮之巅,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下合影留念。石阶在烈日下蜿蜒,每一步都拽着酸胀的腿。当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巍峨矗立眼前,汗湿的蓝衫下,心跳骤然沉重。他们并肩展旗,在碑前定格——爬山的艰辛,让此刻凝望满是分量:“登顶”不仅是海拔突破,更是踏寻英烈足迹时,红色传承在汗水中的具象觉醒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邢嘉轩 摄
此次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沂风溯源”调研团“登孟良崮,缅英烈魂”主题活动,志愿者们在烈日石阶上感受的艰辛,成为理解革命先辈奋斗的“具象教材”——汗水与喘息让“沂蒙精神”“延安精神”等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化为可触摸的坚韧与担当。途中“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互助,既加深了团队联结,更让青年在协作中体悟革命年代的团结力量,厚植集体意识,活动实现了红色精神的代际传递。从凝望纪念碑时的心灵震撼,到在红色标语前的深刻凝思,青年们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实践自觉,让红色基因在爬坡的脚步、汗湿的衣衫、并肩的合影中具象化,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红色精神”注入青春动能,助力青少年在实践中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