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拜勇气、坚忍和信心,因为它们一直助我应付我在尘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
—— 但丁
有些孩子表现的比同龄孩子更胆小些,原因可能是遗传了父母基因的一部分,可能是家庭管教太严格,也可能是遭遇过重大刺激事件形成了退缩性行为习惯。胆小和胆大是相对而言,过犹不及。但对处于学习期和成长期的幼儿来说,过于胆小则可能影响其各种能力养成,对其未来儿童期、少年期甚至终身造成某种人格发展阻滞。放养出省心的孩子,让孩子突破胆怯,妈妈只要不呵斥,少批评,并带着孩子疯玩几次就行了。
宁宁性格相对有些内向,但是她活泼好动,充满好奇,还总想做些新鲜事。小时候,我们没太注意,到两岁左右才发现,孩子比较害羞,不爱回答陌生人的提问,不熟悉的叔叔阿姨和她说话,她也不吭声,等人家走了,她才告诉我们她的想法:“我不想理那个叔叔”“我不想叫她”“我不喜欢人家抱我”,她说的人家当然也是指不熟悉的人,在家里是很喜欢拥抱大人的,也喜欢装小可爱扎在大人翅膀下。
上幼儿园之后,有几次我去接,发现宁宁的裤子尿湿了,我问她怎么不跟老师说,或者自己去换一下干净的裤子。宁宁没说原因,只是摇摇头。再追问,孩子就说:“我不想说。”我分析她之所以不说,可能是怕老师不喜欢。晚上宁宁告诉我,原来有一次老师给她换裤子说了句:“你真行。”她记住了。我问“老师这么说,是夸奖你尿裤子好吗?”她马上摇头说:“不是。”我解释给她说:“老师可能是工作很忙才这么说的,但老师肯定希望宁宁别尿裤子,少受罪,是不是?妈妈知道你不是总尿裤子,可能有时候玩高兴忘记了,想起来的时候来不及了。那么就别等到想起来再去,睡觉之前,游戏之后多去几次卫生间。”宁宁点点头。后来我也和老师沟通了,多提醒宁宁去卫生间几次,万一不小心尿了裤子就鼓励她自己去换干净裤子,不用等老师发话才去换。
我们楼下有个理发店,老板娘也有个女儿,和我家宁宁一样大,四岁多一点,那个孩子因为经常在店里和客人玩,所以性格超开朗,和什么人都能搭讪,还主动给客人们唱歌,有时候嘱咐正在烫发的客人不要用手摸机器,有时候自己离开店去找别家的孩子玩了。大人们也很放心。所以我想,孩子的胆量是需要锻炼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努力制造合适的环境,鼓励孩子开口表达,别怕犯错,别怕批评。这样,我就经常带孩子去公共游乐场所,让她随机的和陌生小朋友玩耍,我远远的观察,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启发她该怎么做。
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说:“宁宁虽然还是不爱多说话,但是不再像从前那么妥协了,有时候别的小朋友过来抢夺玩具,宁宁不说话但也不松手,懂得坚持了,能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从前可不是这样,谁抢夺她的玩具,她都是马上放手,然后很不开心的去玩别的。”回家后,我肯定了宁宁的进步,但也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那就是要和小朋友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可以说:“你先去玩别的,我玩一会再给你”“你再抢就弄坏了,咱们一起玩好吗?”或者“我刚拿到,还没玩呢,你去找老师再要一个吧”。宁宁经过多次的努力,终于做到了,我见她安静的排队等着轮流玩秋千,对一个没排队就要玩的孩子说:“该我玩了,我排队呢。”然后她就坐了上去,高兴的玩起来。看来宁宁的确进步了,可能比那些非常积极主动的孩子还有差别,但这就是真实的宁宁,我不会强求她一定做到什么样,只要她能开朗的与人交流就可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性格还有很大的可塑性,我更愿意她自然而然的磨练出健康的性格。
过于胆怯的孩子,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总是纠结于怕犯错,越怕犯错越容易犯错,越犯错越怕继续犯错,结果深深的打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心理健康不利。如果在幼儿阶段不解决好这个问题,等进入小学、中学,就可能给学习生活带来无尽的烦恼和障碍。遇到不会的问题不敢请教,受到委屈不敢求助,即使是自己能回答的问题也怯于表达,在老师眼里成了灰色地带的边缘人,在同学中受到排斥,进而产生更多不良影响。
家长要清楚,孩子们的性格不可能千篇一律,性格内向或外向无好坏之分,因势利导的鼓励孩子有正常的交往方式和处理问题能力就可以了,尊重孩子的真实性格,不苛求不责备不盲目的要求孩子改变性格才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性格特点表现出强烈责备,可能导致孩子对真实自我的不接纳,茫然无措。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做事情认真,爱思考,有责任心,心理成熟早些。
帮孩子解决胆怯问题,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不要给孩子“胆小”的评价;范围逐渐扩大;从熟悉的人开始,从擅长的事开始;对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帮孩子建立自信。
不要给孩子“胆小”的评价。孩子一旦听说父母这么评价自己,可能就此认为自己就是“胆小”的孩子。其实孩子的胆量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遗传因素,有在围产期受到妈妈心情影响的因素,有在成长中受到大人过多“忧患教育”的因素,比如“陌生人给食物绝对不能吃”“独自外出可能被坏人拐卖”“在人多的地方容易和妈妈走散”“灰太狼会吃掉乱跑的小羊”等等。对幼儿来说,安全感依然非常重要,过多的忧患教育也会对孩子的造成负面心理影响。
范围逐渐扩大。胆小的孩子依恋熟悉的环境,那么可以带孩子先去近亲属家,逐渐扩大生活和交往范围,在心理学上这是个系统脱敏过程,通过逐步扩大交往范围,让孩子最后达到能在陌生的环境里泰然自若,能和陌生的孩子放松玩耍,就算脱敏基本成功了。
从熟悉的人开始,从擅长的事开始。幼儿从小最熟悉的人就是父母和近亲属了,且一直被大家呵护疼爱。要进入幼儿园了,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师,按照规定的时间作息、游戏、用餐、上课,孩子难免不适应,害怕受到伤害。一段时间过去,孩子和老师熟悉了,熟悉了本班小朋友。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学个新儿歌,然后请老师给孩子机会在班上念给大家听;也可以把孩子在家做的小玩具带去学校,让孩子教给别的小孩做。从很熟悉的人开始,到比较熟悉的人群,再到相对陌生些的人面前,这就是系统脱敏的过程。
对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孩子的进步及时表扬,比如“宝宝真勇敢”“宝宝今天在公园给老爷爷唱歌了,真厉害。”“宝宝在游乐场里和小哥哥玩的很好,真不错。”让孩子知道,开放的交往是被大人赞许的,逐渐就会有主动交往的热情和勇气了。
帮孩子建立自信。勇气来信心。当孩子做不好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轻易的埋怨孩子,也不要轻易的下否定判决。培养孩子的信心,鼓励孩子做好事情,人们都是最自己能做好的事情更有信心,更乐于展示,赢得尊重,孩子也一样。孩子对自己有了信心,才能有勇气面对生活和外面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