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十三可能不知道,他也是王莺莺生命里的一道光。因为他,她才在云边镇活得风风火火、心满意足。
我对王莺莺的印象很好,她真是个厉害的老太太,力气大,脾气暴,一个人经营一家小卖部,会让孙子到镇上租《青春的岔路口》,会做许多拿手菜,还会开着拖拉机到处跑。她拥有如此强悍的生命力,像是永远都不会老。
她开拖拉机进城又回乡的那段,看得我眼眶发红。一夜奔袭上百里,只为看看孙子过得好不好,过得好就默默离开,回云边镇安顿好一切;过得不好就带他回去,让他知道终归有个地方护着他。
“王莺莺,你怎么才来?”
“不哭不哭,外婆来了。”
她明明难受得紧,心疼又病痛,但还是哆哆嗦嗦地收拾东西,搬不动就搬很多次,再扶着喝醉的孙子躺到拖拉机里。一路颠簸,他吐几次,就停几次,湿毛巾擦脸,又哄又劝。
我看着王莺莺,就会想起自己生命中的“王莺莺”,她不会开拖拉机,也不拿锅铲敲我头,但会跟很多外婆一样,偷偷留下很多好吃的,只等我去的时候拿给我。
其实,小说里的刘十三多像我们。努力学习,成绩普通;认真生活,境遇一般。
所有事都如想象中顺遂,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遇到普通的难题。
离开云边镇的刘十三并不快乐,他在城里过得不好,处处碰壁,时时受挫。偶尔会遇见好心人,比如,那个给他炒饭的阿婆,但更多是令人沮丧的时刻,工作永远无法转正,交房租都成问题。
他可能想不明白,想象里的城市应该是包容的、明亮的,万家灯火里总有一盏属于自己。他不是想成为多么了不起的人,只是想在人山人海里,牵喜欢人的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他当然想念王莺莺,但他也爱着牡丹,也想奋斗一把试一试。在他的世界里,王莺莺是不会老,不会死的,她那么生机勃勃,时不时就跟他打得烟尘滚滚,她应该长命百岁,看他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最后到大城市享福。
可王莺莺到底老了,还得了病。
等到她离开,刘十三大喊:“王莺莺你说走就走,你不够意思。”
可能那时候,他已经明白了,有王莺莺的地方,就是他的乌托邦。所以,云边镇就是他在现实受挫后的温柔港,给他时间恢复,让他看得到生活中还有可以为了爱烧掉一切的那把火;为了弟弟将来而忍耐、守护的姐姐;为了他三次出现又三次离开的程霜。这些人都像是从山脚亮到山顶的那一盏盏灯,让曾经失望、灰心的他找到回家的路。
张嘉佳到底是个温柔的人,他心底可能荡漾着关于故乡、爱情、亲人的句子,想用一个温暖的故事,告诉更多人:生命是有光的。
这个光可能是亲人,可能是爱人,也可能是某个相遇又离开的人,但他们存在过,爱过,给予过,也让我们愿意变成另一道照亮别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