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恋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幻想,看过偶像剧的,没看过偶像剧的,就连沉迷古典文学的,不也会向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罗曼蒂克吗?异地的,不异地的,一样有自己的伦敦巴黎。
然而谈到恋爱的理想型,第一印象是什么?往往是相似,目睹其人如立身镜前,当然,此处并不只是外貌的匹配,相同的爱好,共同的风格,毕竟谁会不喜欢容易找到共同话题的人呢?随着人们思想的进化,门当户对的戏码逐渐演变成了突破桎梏,挑战权威,而这美好爱情的开始,要么是诗词歌赋的佳人才子,同赏一轮月,同赋一首诗;亦或是勤勤恳恳两社畜,辛苦工作遭“压榨”。。。。。。说到底,门当户对已经演变成了二人内心世界的求同。
然而,为了求同,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对方呢?内心的自我总是在渴望着对方向自己靠近,却又纠结于对方看似贫瘠的付出,不愿率先跨出这一步,以免卑微。心理上的定义很微妙,尤其在与情侣相处时,求同的时候忽略了存异,内心可以去渴望对方为自己而改变自身,但也不可因此就来评判对方什么,毕竟自己可能也是如此,接受对方的不同,两个人的关系会有独特的美。存异的心理,会让你们的关系融洽很多,内心要更加包容和宽厚,有对方足矣,何必非要追求偶像剧式的相逢相爱呢?
相同固然好,但也不可说不同差。性格相同的两人更容易感同身受,更会产生奇异的共鸣,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呢,更多的是互补。其它的方面,譬如爱好,爱好相同的人更能谈天说地,随聊随谈,爱好不同的两个人呢,却会有更多可以互相交换的东西(1+1>2),会有更多要一起去做的事,对于未来的希冀可以是我陪你做你喜欢的,你陪我做我喜欢的,这样的关系,岂不同样妙哉?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