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行囊去远方,如果说旅行是一剂毒药,我宁愿无药可救
关于旅游的名称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比如什么国内游、出境游、深度游、跟团游、购物游、生态旅游、黄金周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小城镇、主题旅游……
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大概这都是商人或者一些行业研究者起的名字吧。对他们而言,旅游是一种可以挣钱的产业、利润巨大的商业。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旅游总收入高达3.9万亿元。
于是,中国人纷纷涌向长城、涌向九寨沟、涌向法国、涌向爱琴海、涌向一切可以涌向的地方!
于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区拍照、商场高叫、广场乱跳。据说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白宫门前,都留下了大妈们“英雄”一般地狂舞英姿。
于是,到处都可以看见学习大师兄悟空的“xxx到此一游”,据说,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也刻上了“xxx到此一游”。
于是,某些国外景点甚至单独设置了中文标语来提醒中国游客。
据人民网说,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地接站悬挂了三条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得在此景区乱丢垃圾;不得在此景区参观时高声喧哗;不得在此景区乱刻乱画。
据人民网说,在法国卢浮宫外设有“禁止随意大小便”的中文标示。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认识和理解的需求,审美的需求。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可是,高层次搁哪呢?迷路了么?
可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需要美景、美食、美丽心情和美丽人生!
换个词吧。我不想太low了,还是旅行吧。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暂别平凡俗气的生活,领略山山水水,感受异乡风土人情,增长见闻、修身养性、解悟释惑、陶冶情操。
行一处风景、寻一点特色、悟一片心得、交一些朋友。江南的绮丽、塞北的广袤、大山的气魄、海洋的霞蔚,能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小巷的美食、馆中的书画、乡土的手工,能让我们在文化中感受温暖。
旅行吧,背上行囊去远方,那个梦寐以求的地方。
如果说旅行是一剂毒药,我宁愿无药可救。在旅途中,可以做最纯粹的自己,开心时大笑,难过时哭泣,在野花遍地的地方奔跑,在精湛艺术和绘画面前感动。万水千山走过,每一处感动留在心中。
或者,坐在可以望见雪山、望见桃花的地方,挑张雅致的明信片,背面写上:某年某月某日、傍晚某时、天气晴,我在某地,想念你。
如此,可好?!